【工道 ‧ 自在】他們的兩難(下)

期數
4184期
刊登日期
2024.04.26
作者
張馥欣
主曆
2024年04月28日 復活期第五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工道自在繼上篇簡述了A先生及B女士在工作、住屋、婚姻的兩難處境,可能你會認為,若年輕、工作穩定、沒有住屋煩惱,就不會陷入困境吧!請看下面例子。

接送?不接送?

C先生夫婦工作穩定,惟收入不高。他們育有一子一女, C先生的父母會協助照顧子女,惟他們年老,C先生不忍心他們奔波。在兩個孩子就讀小學後,夫婦決定輪流分擔照顧工作。妻子繼續日間的穩定工作,丈夫轉為通宵工作,再加上日間兼職數小時,以配合子女上學放學時間。夜深,待子女睡覺後,C先生就出門上班去。

但是,通宵工作的收入沒有增加多少,作息的顛倒就開始影響C先生的身體健康。他在陪伴子女時也精神不振。他自覺這種生活方式非長遠之計,唯一寄望的是申請到非政府機構的課餘托管服務,那就可以結束通宵工作,重回朝9 6 的工作時間,每日放工再接小朋友回家。那他們就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及支援。

他心心念念的托管服務終於申請到了。豈料,托管機構的一個要求令C先生大失預算。他要負責每天將小朋友由校巴落車點帶至托管機構( 步行距離約5分鐘)。B先生向機構陳情,懇求幫忙接送,但被拒絕;校巴方面也不願意為他調整落車點。繼續接送的話,他只能繼續通宵工作,申請託管服務就失去意義;不接送的話,則會被視為疏忽照顧兒童。而他也難以找到適合的人選幫忙接送。

接送?不接送?C先生陷入兩難。

小故事背後的大時代

聽到上面3個故事,一般人都不禁會問, 公屋入息上限釐定的標準是甚麼?能否反映實際工資水平變化?中轉屋供應減少,同時劏房租金名列世界前茅,那婚姻破裂的公屋住戶該何去何從?課餘託管服務為何與學校生活割裂,而不是互相配合去支援雙職家庭?

因篇幅所限,上述例子恕難一一拆解。這些問題背後涉及的社會保障制度、房屋政策以至托兒政策等等,都值得深入探討。而首要認清一點,這些政策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環環相扣。若他們能有效發揮正面作用,則可將陷入困難的家庭穩穩地接住,否則,制度的僵化與缺陷如骨牌般發揮著連鎖效應,足以令本已脆弱的基層家庭拖入更無助的境地。

那上述故事主角的選擇是如何?

年老的A先生為保住工作,放棄申請公屋,繼續獨居劏房。B女士則繼續與兒子瑟縮在家裡狹窄房間,繼續為身體的病痛及兒子無法申請學生資助計劃而發愁。而C先生,則繼續通宵工作,吃力地平衡工作與家庭。

•本專欄逢二、四主日刊出


  •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港島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