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成為僱主與求職者的橋樑

期數
4121期
刊登日期
2023.02.10
作者
畢雁萍
主曆
2023年02月12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工道自在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經濟持續不景令職位空缺大減,全港失業率一度高至7.2%,同期就業不足率亦高見4%。在人力供過於求,加上少數族裔在弱勢的社經權力下,少數族裔較華人在香港更容易受到這種經濟狀況衝擊而受苦。2021年有調查訪問了138名18歲或以上少數族裔人士,相比起主流華人社會,逾半受訪少數族裔人士有較少教育及就業機會,超過3 成曾在符合工作要求的條件下,都未能獲得面試的機會,亦有5成少數族裔人士認為,即使他們具備相關專業知識,主流僱主亦因為種族差異而不聘請他們。

從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前線服務經驗所得,上述情況尤以少數族裔婦女、青年及新來港人士最嚴重。少數族裔婦女由於語言障礙,加上有家庭照顧責任的限制,以及缺乏對就業環境的認識,她們往往難以找到切合自己需要的工作。其次,少數族裔青年亦是普遍缺乏對就業市場的資訊,因而對個人能力及市場期望有誤判,這情況以高中畢業的少數族裔青年更嚴重。2018年,中心曾與嶺南大學梁旭明教授進行「香港少數族裔青年求職模式及支援實況」進行研究,調查發現受訪者普遍表示, 對就業輔導及實習機會需求殷切,但有68%受訪者從未獲得任何職業輔導或培訓。至於新來港少數族裔,由於不諳讀寫中文,加上對本地就業市場一竅不通,更不知道海外學歷能否與本地學歷看齊,要獲得就業機會就更加困難。

除了以上群體,過往本中心亦接獲有就業需要的少數族裔工傷康復者及更生人士求助, 表示他們難以在主流的就業服務中獲得支援, 在嚴峻的經濟環境下,他們更難獲得任何就業機會。本港有康復服務團體提供輔助就業服務予工傷康復者及更生人士,但服務的主要對象為華人,未必能配合少數族裔人士的需要。因此,他們極需要有文化敏感度而能針對他們所面對的問題,提供適切支援的就業服務。

本中心自2016年12月開始,以個案管理方式,向少數族裔求職人士提供一站式就業服務,一方面疏理僱主聘請少數族裔人士的障礙,另一方面協助少數族裔求職者了解自己的能力及職志,同時明白不同行業僱主的期望。至今,中心已協助逾500名求職者就業。然而,在有限的資源下,本中心並沒有局限於只為求職者提供職位選擇,而是為上述有特殊就業困難的少數族裔求職者,因應每個求職者的獨特性,給予他們適切的意見、培訓及支援。中心的就業服務就曾協助居港年期短,或工作經驗少於2年的求職者建立求職習慣,訂定方向、接受培訓等。在協助婦女或青年求職者的工作中,中心曾在諮詢的過程中連結求職者家人,讓求職者獲得家人支持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中心多次獲機構轉介有求職需要的更生人士,在中心積極介入下,求職者能獲得僱主信任而得以被聘任;中心亦會因應求職者特殊需要而轉介其他適切服務或資助計劃。

「按天主肖像受造的人,藉著他的工作分享造物主的作為;人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繼續發展這種作為,藉著不斷的對整個宇宙的資源及其價值的尋求而使這些作為更趨完善⋯⋯」(《工作》通諭25)人的工作是參與天主的作為,這恩寵不分種族、膚色、文化, 甚至宗教。可惜,社會卻因著上述的因素將人區隔,害怕踏出一步,給予少數族裔人士機會,去透過工作參與天主的創造工程。本中心渴望成為本地僱主與這些求職者的橋樑,令社會打破隔膜,令人獲得應有的工作機會。


  •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 九龍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