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聖若瑟堂新翼(下)七苦七樂連繫堂區故事

期數
4183期
刊登日期
2024.04.19
主曆
2024年04月21日 復活期第四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10_1200

按圖放大

共用圖片/檔案 - 區區有聖堂粉嶺聖若瑟堂新翼聖堂充滿現代的建築風格,以天窗引入陽光;座位則以扇型分佈,為寬敞的禮儀空間加強向心力。雖然它與毗鄰的鄉村式舊翼聖堂各具截然不同風格,但憑著聖若瑟的「七苦七樂」標記連貫起來,讓教友透過七個標記連成的朝聖路線,感受堂區教友學習主保聖若瑟承行主旨,成就天主的福傳計劃。

聖若瑟堂區於1月的奉獻禮後至今舉辦了逾百場導賞活動,絡繹不絕的教友及天主教學校學生走過七苦七樂的標記,默想聖若瑟如何領受使命、帶領聖家逃往埃及、養育小耶穌的故事,並從導賞員口中,認識聖若瑟堂區教友如何在粉嶺散播主愛、扶貧及建設粉嶺社區的歷程。

在創堂初期,聖若瑟堂區與修會合作設立區內首批義診服務診所及學校,居民受感動後紛紛領洗入教。當年皈依的教友「回家」參與新翼聖堂於1月舉行的奉獻禮,不少人更將昔日的傳教故事,透過導賞員口中及於稍後出版的歷史特刊娓娓道來。聖若瑟堂區主任司鐸戴民禧神父(Pietro Paolo Dossi)培育了十多位導賞員,帶領參加者走進1小時多的祈禱及歷史之旅程。

導賞員分享童年往事

聖若瑟堂區導賞員劉肇基在粉嶺長大,他向朝聖者介紹聖堂外廣場(昔日是空地)時,便會分享自己兒時在此處與堂區青年玩耍的回憶,令朝聖者感受到當年的喜樂氣氛,「喚起參加者的共鳴,引領他們思考自己與天主的關係。」劉肇基喜歡於導賞中講述堂區的小故事,反映天主的美好,「讓參加者感念前人的恩惠, 並體會天主愛護所有人。」

劉氏表示,聖若瑟堂區作為粉嶺社區的重要一員,導賞內容不局限於介紹建築設計,更偕帶出堂區透過學校及大型活動去服務青少年的歷史,讓人感受到天主怎樣參與粉嶺的傳教歷史。

粉嶺成為新市鎮後,人口劇增,聖芳濟各書院於90年代從市區遷入,為青年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機會。書院自此成為聖若瑟堂區的福傳夥伴,而堂區於聖堂關閉興建新翼聖堂期間,暫時移師聖芳濟各書院舉行主日彌撒,該校學生得以參與堂區的大小慶典,部分亦因利乘便參與主日學,而師生義工亦於1月的新翼聖堂奉獻禮上服務,與教友儼如一家人。

福傳新機遇

聖若瑟堂區導賞員暨聖芳濟各書院副校長鄧明輝欣見聖若瑟堂的活動導賞讓學生認識天主,並成為他們認識人文學科的重要資源,「從堂區的小歷史,認識新界的大歷史,感受天主怎樣帶領堂區,讓教友不斷成長。」他表示,這段深厚的傳教歷史亦令粉嶺教友對堂區擁有更深厚的歸屬感。

聖若瑟堂區的牧者及教友熱心福傳,希望粉嶺居民加入這個家,戴民禧神父於新翼聖堂的開放日活動上,在廣場彈起結他,教友亦以歌舞和應,用喜樂的音符感染參加者。

戴神父於剛過去的逾越節守夜禮在新翼聖堂為大約20人付洗,派遣他們加入堂區的福傳行列。他期望在新翼聖堂聖洗池接受水禮的新領洗教友,以至其他教友,均體會到新翼聖堂祭台、讀經台、聖洗池共同帶出的復活與救贖之路,默想基督的死而復活,親近基督。

粉嶺教友的福傳精神銘刻在堂區七苦七樂的第四苦及第四樂─ 舊翼聖堂祭台旁邊的「獻耶穌於聖殿」聖像畫之上,他們就像主保聖若瑟勇於配合天主的計劃,於每個時代以愛回應粉嶺居民的需要。

聖若瑟堂新翼聖堂祝福禮及建築介紹片段,於419日上午9

上載於CatCh頻道

可掃描QR code收看

本頁圖片/檔案 - 10_QR

 

  • 編輯 Catherine Wong / 採訪 Joe Tang / 設計 Andy Won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