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維納大廈(上) 在鬧市中與聖言相遇

期數
4184期
刊登日期
2024.04.26
主曆
2024年04月28日 復活期第五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10_1200按圖放大

共用圖片/檔案 - 區區有聖堂豎立在熙來攘往的太子、深水埗與大角咀交界的維納大廈(La Verna),外貌簇新,看起來跟一般新型商業大廈無異。推門進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電梯大堂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複本,碑文記述景教在唐代流傳及傳教士翻譯聖經的經過,可能是史上第一本《聖經》中文譯本,雖已失傳,卻仍連繫著今天的《聖經》。「思高聖經封面的『聖經』二字,以及內頁的『舊約』和『新約』這些字,均來自碑文上的字款。」方濟會香港思高聖經學會成員楊炎修士道。

方濟會於2022年初購入這幢樓高15層的商廈,作為思高聖經學會的新會院和圖書館,並以會祖聖方濟於1224年身印基督五傷的意大利拉維納山為其命名。學會於1945年由真福雷永明神父(Gabriele Maria Allegra)在北京創辦,致力將原文《聖經》翻譯成中文;並在1948年遷到香港,在九龍塘的方濟會院繼續進行譯經工作,先後遷址到半山堅尼地道和渣甸山軒德蓀道。

形象化推廣聖經

除了翻譯和修訂《聖經》,思高聖經學會還肩負向華人社會推廣聖言的使命,惟渣甸山遠離市區,不便利於接觸普羅大眾。在方濟會前任總會長裴彌格神父(Michael Perry)的鼓勵下,學會在2020年中決定出售渣甸山會院, 另覓更大、更方便的地點,展示文物介紹雷神父對中文《聖經》的貢獻,並讓更多人認識聖經。

期間學會租用了新蒲崗一工貿大廈的單位擺放文物和圖書館館藏,並在屯門青山村覓得一塊空地,打算自行建造會院。正要「拍板」之際,地產經紀告知他們太子有商廈放售,不僅地理位置更貼近鬧市可作福傳,而且已重新裝修,能直接遷入使用,方濟會遂購入作學會會院。

維納大廈其中一層闢作文物廊,以時間軸的方式,陳列自亞巴郎、梅瑟、達味到耶穌時代一些與聖經主題相關的物品,例如人們日常使用的陶器、油燈和油壺,及猶太人的燭台、約櫃和經匣等;又以模型展示以色列人在沙漠時抱怨未能品嚐的西瓜、葱、蒜等食物,和象徵信德的芥子等。

楊修士希望透過這些展品,能形象化地讓人了解聖經故事,增加閱讀興趣:「你看耶穌時代的油燈和油壺,只是手掌搬大小,能裝的油很少,於是便會更明白十童女的比喻(瑪廿五1-13),為何燈油這麼快便燒完,童女又不願把油分給其他人。耶穌說的比喻很生活化,但我們沒看過實物就較難想像。」

紀念雷永明神父貢獻

文物廊亦擺放了與思高聖經學會相關的人物畫像和聖物,包括曾在元朝翻譯《聖經》的孟高維諾(Giovanni da Montecorvino)總主教、聖方濟、學會主保真福董思高(John Duns Scotus); 名畫家張大千贈予雷神父同期高思謙神父的「聖母抱耶穌像」畫作複本; 以及由本地方濟會士以《會規》為題材創作的藝術品等;另有專櫃放置聖多默宗徒、聖道明、聖佳蘭、聖瑪大肋納嘉諾撒和雷神父等人的聖髑。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雷神父及其貢獻,維納大廈特設紀念室,放置雷神父的翻譯手稿和曾使用的各種參考書籍,包括他於1935年在北京以600美元逐頁拍攝成相片、回到香港再組裝成書的賀清泰神父《聖經》手抄譯本。室內亦設有紀念他的小祭台,並展出他部分生前用品,例如披肩、聖經、工作案頭的聖母像和使用過的睡床,以及利用其棺材木製成的聖髑,可贈予有需要人士。

紀念室旁還擺放了具數百年歷史的聖經古籍、思高聖經學會過往出版的各款《聖經》,和當年曾協助譯經的會士之手稿及其他物品。楊修士表示,由於先賢留下的物件眾多,目前仍在整理之中,故欲參觀文物廊和雷神父紀念室的人士須先行預約再作安排。

思高聖經學會在維納大廈內另設三層閱覽室,擺放各種語言的聖經、神哲學和方濟會書籍,供有興趣研究聖經的人士參考。此外,大廈設有小聖堂和大小不同的會議室,可供教會各團體租借作會議或舉辦活動之用,而其他樓層則分別租出予香港天主教聖經學院、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和香港明愛作辦公室。


  • 編輯 Catherine Wong / 採訪 Reggie Lai / 設計 Andy Won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