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陪伴夫婦 跨越難關 破鏡重圓

期數
4192期
刊登日期
2024.06.21
主曆
2024年06月23日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01_1200(本報訊)「分居三年來,我想過放棄,甚至跟丈夫說:『你放我走喇⋯⋯ 係唔係需要分開?』」潘太與丈夫在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下稱公婚會)輔導員陪伴下緩解積怨,嘗試重新接納對方, 而女兒於輔導過程中對爸爸說:「你要做啲嘢㗎!」潘先生拖著太太的手,令潘太感到驚喜,往後會面時的擁抱,雖然溫暖中帶陌生,但這份愛意令他們決心攜手挽救婚姻。

教友潘氏夫婦分居初期,多次接受輔導,仍無法為關係破冰,直至接受公婚會的賽馬會「婚姻.再思」計劃的輔導後,才放下偏見,與子女合力重建家園。

「丈夫拖我的手,是意想不到的轉變。」患有情緒病的潘太說:「輔導期間我好像坐過山車,每次情緒爆發,輔導員總是令我放鬆心情離開。」她感激婚姻 . 再思計劃的輔導員完成基本的服務後,鍥而不捨幫助他們挽救這段18年的婚姻。

潘太懷疑丈夫有外遇,跟丈夫發生衝突。潘太充滿怨忿,直至接受公婚會的輔導後,「學習處理人際間的溝通問題,同時探索自己的感受,學習抽離, 與內心對話。」她亦得到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的熱線開解,「堂區神父亦跟我們見面,鼓勵我丈夫回家。」而女兒主動表示要一起參與輔導,讓爸媽知道子女的心聲,令她感到安慰。

潘先生表示,太太平日鬧情緒, 亦聲稱他有外遇,令他難受及無奈。「婚姻.再思計劃的輔導沒有前設,令我放下包袱。該計劃讓我接納自己及另一半,亦認清有些事情並非單靠自己可以解決。」潘先生表示,女兒主動向堂區神父求助,促成夫婦與神父會面,令他明白子女希望父母能挽救婚姻。

潘先生一直希望回家,隨著與太太關係改善,從每月回家一次,到現在每週數天,共聚天倫。

婚姻.再思計劃自2021年起支援了200多對陷入婚姻危機的夫婦,透過回顧婚姻歷程, 讓他們為婚姻作出負責任的抉擇。公婚會今年收集了153位服務使用者的資料,發現產生離婚想法的最常見因素是溝通問題;約有九成個案曾考慮離婚; 逾七成案主的婚姻關係得到改善,並決定維繫婚姻。

為夫婦「解怨」

協助潘氏夫婦的婚姻.再思計劃輔導員許良泉表示,許多夫婦離婚打官司,「有時只為出一口氣,為終結痛苦而終結婚姻,然而,很多當事人因為怨氣並非未消解,而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許良泉稱,本地缺乏相關服務去幫助處於「十字路口」的夫婦,大多以婚姻輔導及離婚調解作為二分法,而婚姻.再思計劃則是幫助夫婦「解怨」, 「讓夫婦了解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及打破對配偶的既定印象,很多人誤以為配偶『改唔到㗎喇』,我們要喚起夫婦相識時對另一半的好奇心,重新認識對方,並肯定對方的進步及改變。」

婚姻.再思計劃同時幫助家庭中的子女處理情緒困擾,許良泉坦言,「即使成年人不告訴子女,子女仍會意識到父母的關係有所改變, 有的變得更『乖』,希望減輕父母的痛苦,有的會出現情緒問題,例如是社交退縮。」輔導員會透過遊戲治療及輔導等陪伴, 進入兒童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緩解痛苦。

團體支持夫婦修和

教友Map曾欠下多筆賭債,家人屢勸不改,曾與太太陷入離異邊緣, 「我曾尋找劏房,準備搬出去。」Map 萌過自殺念頭,「但我醒覺到死亡不是一了百了,因為債務連累太太及子女。當時我身邊沒有人支持,只能祈禱,但天主沒有放棄我。」

Map在教友引領下參與加納香港團體,太太因著對方是信仰團體,遂跟他結伴參與,「團體讓成員建立互信, 坦誠道出自己的感受,我與太太亦因此得以講真心話。」Map現已還清債項及戒賭,與太太重建關係。現在他們投身加納團體,幫助其他夫婦重建關係, 「當夫婦遇上問題,團體的幫助很重要,每對夫婦應得到團體的支持。」

明愛:關懷家庭內所有成員

香港明愛家庭服務透過地區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多元的先導服務等, 幫助夫婦挽救關係。「離異最受影響的是子女。」服務總主任鍾凌慧表示,明愛帶動社工維護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婚姻,「社工不停留於眼前的問題,也關顧當事人的家庭」,其中明愛的駐校社會工作服務,會協助辨別有需要的家庭並給予支援。

鍾凌慧表示,過去有個案中的太太從外國大學畢業回流,未能適應家庭主婦的生活而受壓,與丈夫起衝突,她欣見夫婦了解原因後, 能互相諒解。她表示,明愛的「婚姻體檢」手機應用程式,及網上的「情感大學」等,能幫助夫婦盡早辨識問題及成長,以鞏固婚姻。(鄧)

 

公教婚姻輔導會賽馬會「婚姻.再思」計劃 :

本頁圖片/檔案 - 01_QR

本頁圖片/檔案 - 01A_800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