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 培育青年潔德抗誘惑
(本報訊)「性教育也是愛的教育,有關愛和彼此交付。」夏志誠輔理主教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性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對愛情的展現,並非工具,更是導向一男一女的夫妻之愛——愛與關係的框架才能讓人全面認識性教育。
教區關注性多元文化小組、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於10月5日在油塘聖安當女書院舉辦研討會,主題為「從打羽毛球說起—— 如何看青少年的親密關係」,明愛家庭服務協辦,由資深教育工作者及專家主講,逾100位教育工作者及修道人參與。
在教育局新公布中三的公民、經濟與社會科課程框架中,性教育部分建議青少年面對性衝動時,可以透過打羽毛球等方式轉移思緒,坊間質疑這方法,並將打羽毛球戲謔為「性暗示」。聖若瑟英文中學宗倫科老師曾啟賢肯定課程框架旨在教導青年做個負責任的人,而培育青年成為能夠對抗誘惑的人,需要依靠社會風氣及校風。」
他擔心相關課程若只列舉倫理決定的正、反兩面,卻沒有幫助他們建構價值,只令學生走歪,他強調倫理道德價值是幫助青少年抵抗誘惑時不可或缺的要素。「性教育是需要具備道德立場的。任何科目皆需要具備培育價值的幅度,雖然坊間質疑性教育不應『綑綁』價值,但我們不應跌進這種對立當中。」
他指出,價值觀影響孩子一生,天主教教育工作者提供性教育時,需要細心聆聽青年的需要,並了解困難。」
與教會機構合作提供性教育
講者之一、聖類斯中學宗教教育主任蘇祉維老師表示,近年學校的性教育主要安排在價值觀教育課程內進行,教導學生與異性相處時互相尊重,也要保護自己,學校會邀請機構到校舉行講座及工作坊,例如香港明愛及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等,「坊間的調查發現,青少年最常接收性知識的途徑是學校,他們是相信學校的,其餘途徑依次為同學、朋友、網頁及社交媒體等。」
講者之一的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助理執行秘書何文康博士解釋,全面的性教育需要由父母及學校合作進行,內容重心是真愛,帶出「性是為愛與生命服務⋯⋯我們要為潔德平反,貞潔生活並非『性壓抑』,這種生活方式讓性合適地表達,展現節德。」
談到刻下的青年培育處境,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楊美熙表示,青年未必接受說教的方式,她鼓勵教師以同理心感應青年的思想及狀態,從而決定適切的同行方式。她補充,性教育不應去除道德判斷,教師需要幫助青年分析不同看法的利弊。(鄧)
- 圖:夏志誠輔理主教(右二)與研討會講者,右一為蘇祉維老師、右三為曾啟賢老師、右五為何文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