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急流勇進,細水長流〔作者︰譚錦榮〕
當和教友作靈修交談時,他們總希望能在靈性生命上有所長進;但是,這條道路並不是一時兩日可以成就,是需要時間磨練而成。我還記得在入修院的初期,神師要求我們每日清早及就寢前作三十分鐘的默想。我起初總覺得有點困難,早上未清醒,晚上身心疲憊,祈禱總是有種「睡著」了的感覺。不過,經過多年的訓練及內心的渴望,在讀神學時,已經到了另一個階段。當時,祈禱默想已成為讀神學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 在祈禱中與主的相遇和在神學上的理性探討,彼此間相輔相成。
在教會的歷史長河內,出現了不少的聖人,他們與天主有著很深入的關係;同時, 天主亦在不同的時代興起了不同的神修家, 例如:加爾默羅修會的聖德蘭、聖十字若望;方濟家庭的聖方濟、聖佳蘭、聖文德; 耶穌會的聖依納爵;本篤會的聖本篤與道明會的聖道明等等。他們在教會中自成一派, 且為教會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靈修基礎。很多修道者更是藉著他們的靈修經驗而修德成聖。
在前輩們不斷的努力下,一些聖人的靈修經驗更發展成為教友修煉靈修的階梯。聖依納爵的神操,及聖方濟的靈修指導,還有本篤靈修,加爾默羅靈修,道明靈修等路徑。當然,最普及的必然是聖依納爵神操。這些靈修傳統都經歷過教會發展歷史長流的洗禮,可以為教會建立穩固的根基。
可惜,對於這些經過歷練的靈修傳統, 有些信友卻覺得由於年代久遠,不合時宜。他們或許對一些近代的聖人更感興趣:聖若望保祿二世、加爾各答聖德蘭,或一些近代的神恩團體神修。事實上,這些近代聖人或神恩團體,他們的神修觀也受著傳統神修的熏陶,而不是「無中生有」。因此,無論你選擇的是甚麼靈修觀,它們都是在教會的歷史中,細水長流。
同時,個人靈修的深度也是沉浸式進化的,沒有任何捷徑。凡是急流勇進的,都不能達到深厚的根基;當生活面對挑戰時,便會產生懷疑與不安,更甚者便走向放棄的黑暗。近年,神學訓練十分普及,很多教友都有豐富的神學基礎,也有不少教友研讀了聖經。但是,這一切並不代表個人的靈修也有根基。因為,神學及聖經知識是重要的;但是,它們需要與祈禱及靈修並駕齊驅,才能產生效果。這就是說,我們只能透過祈禱及靈修生活,消化並沉澱所學得的神學及聖經知識,好能達至天人合一的境界,並能與主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錦榮和黃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