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步履聖師.愛的旅途〔作者︰羅敬業〕
筆者一次逛書店時,被書名《歡迎來到加爾默羅會》所吸引,遂拿起仔細閱讀。其中一章介紹「加爾默羅會的起源」,因發源於巴勒斯坦北部的加爾默羅山(加爾默耳)而得名,厄里亞先知曾在這裡和巴耳邪神的假先知對決並奉獻犧牲,之後他的弟子厄里叟先知和一些隱修士零星地在這裡獨居祈禱。十字軍東征以後,一些朝聖者和十字軍效法厄里亞先知,開始在山上度隱修生活。之前曾分享過,筆者喜歡「沙漠教父」, 驚覺原來加爾默羅會也和這個傳統有關,開始對加爾默羅的靈修感興趣。
筆者似懂非懂的閱讀,時而津津有味,時而掩卷沉思,驀然想起大約十年前,曾參加「聖十字若望與聖依納爵的對話」研討會,兩位同樣來自西班牙的聖人,在廿一世紀的現代,進行一趟穿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該次研討會的內容, 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認識到原來神修指導,並非耶穌會的專利,加爾默羅會也有自己的傳統。
大約半年前,在互聯網看到一個兼具朝聖和靈修的旅程,跟隨教會三大聖師(大德蘭、十字若望及小德蘭)的步履,進行「愛的旅途」,其間造訪聖女大德蘭、聖十字若望建院及革新修會的足跡,筆者心想是接觸加爾默羅靈修千載難逢的機會,立即報名參加。旅途上,隨團神師(赤足加爾默羅會士)娓娓道出聖女大德蘭、聖十字若望建院的辛酸,但他們從不抱怨,反而時刻讚美天主,處處流露出對天主的全心信賴。大德蘭那首「不再有憂慮,不再有害怕」的短誦,雖然十分熟悉,但筆者從來未曾仔細咀嚼過它的意蘊,在旅程中卻慢慢體味聖女的靈修深度,將一切的不如意,盡託付在天主的手中,頓覺意味深長。
神父又分享另一則大德蘭和耶穌關於友誼的對話,一次聖女乘坐的驢車翻側,她摔進一條爛泥溪中,她問耶穌為何要她受這麼多的苦,耶穌答說:「德蘭,這是我對待朋友的方法。」大德蘭馬上回應:「難怪你的朋友這樣少,但我仍然願意成為你的朋友。」雖然飽受內憂外患之苦, 聖女依然不失幽默。這則故事帶給筆者很大啟發,在牧民工作中,固然困難和挑戰重重,但跟兩位聖人所做的事相比,小事一椿而已,跟耶穌基督承受的苦難,更是微不足道。大德蘭與耶穌的結合,使她懷有與耶穌同樣的心境:「主,祢交給我的任務完成了,現在我們該見面了,光榮祢的淨配吧!」
是次旅程,無疑打開了筆者的眼界,認識到聖女大德蘭對天主的愛、對人靈的愛,她說: 「默禱不是想得多,而是愛得多。」更重要的, 是發現自己對加爾默羅靈修有一份從心底湧出的渴求,深信尋找「my spiritual home」又跨前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