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呼籲保護兒童 孩子的生命勝過一切

期數
4226期
刊登日期
2025.02.14
主曆
2025年02月16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20.01_1200

本頁圖片/檔案 - 20.02_450全球有6,400萬名小學適齡兒童無法上學,每3名五歲以下的兒童就有一名生活在極端缺乏糧食的境況中。為推動國際社會救助兒童,教宗方濟各於23日在梵蒂岡出席「世界兒童權利峰會」時,邀請世人聆聽兒童的心聲,拒絕戰爭、暴力、不義及丟棄文化。

教廷於23日在梵蒂岡舉行世界兒童權利峰會,主題為「愛他們, 保護他們」,來自世界各地的政界領袖及保護兒童專家參與會議。

教宗進入峰會會場、宗座大樓克萊孟廳前,來自世界各地的兒童向他獻上多幅圖畫,感謝他聆聽兒童的困難並對他們滿懷信心。當中有些兒童透過歐亞共同體推動的人道走廊逃離戰火,包括來自敘利亞的十二歲女孩瑪納爾(Manar),住在黎巴嫩的難民營已一段日子,於2020年與母親和兄弟姊妹一起前往意大利定居,並在他鄉首次上學。

教宗在揭幕演說中指出,暴力傷害了兒童,情況令人憂慮,世人不能無視最脆弱的人,也要聆聽他們沉默的吶喊,「不幸地,近期我們幾乎每天看到兒童死於炸彈下, 淪為權勢、意識形態和民族主義利益的犧牲品。這是不該接受的。沒有甚麼比兒童的生命更為寶貴,殺害孩子意味著否定未來。」

教宗牽掛那些在絕望的逃難旅途中喪命的兒童;有些孩童則因為缺乏照顧或遭受各種剝削而死亡。他表示,「青年在社會上是希望的記號」,他們迎向將來,卻面對失業、缺乏機會致夢想破滅,然而,「殺害幼小者等於否定將來。」他譴責社會經濟體系的不平等、戰爭罪行及醫療和教育短缺傷害了兒童的發展機會。

「讓我們想想羅興亞兒童,他們往往難以登記身份。讓我們想想在美國邊界沒有證件的孩子,在那有很多人因絕望而出走,帶著希望由南部逃難到美國,他們首先受害。」教宗想起自己的祖父母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歷,當時充斥著「黑暗、惡臭、寒冷、飢餓、骯髒、恐懼、流浪的生活、失去父母和家園、孩童遭遺棄及面對暴力。」本頁圖片/檔案 - 20.03_600

教宗計劃推出勸諭 關顧兒童

教宗於總結時,強調世人需要聆聽兒童的心聲,他計劃推出宗座勸諭,以進一步履行教會保護兒童的承諾。

聖座國務院與各國及國際組織關係部門秘書長加拉格爾總主教( Paul Richard Gallagher)於峰會上,重申教宗譴責墮胎,「兒童於出生前就擁有生存的權利,應當受到保護,免受基於性別或健康的歧視。」他表示,「每個孩子都應擁有家庭團聚的權利」,父母亦有權「按照自己的宗教信仰教育子女。」

在隨後的研討會上,約旦王后拉尼婭(Rania al -Abdullah )進行演說,表示社會明確的共識是,每名孩子應享有一切權利,包括在戰區內的孩子,「糟糕的是,大眾對他們的痛苦變得麻木了。」約旦收容了大批中東難民。

她表示,有些孩子甚至被剝奪了希望,也未有受到保護,「他們被妖魔化,被當作成年人,被描繪成威脅, 或乾脆被當作人盾」,「從巴勒斯坦到蘇丹,從也門到緬甸,甚至更遠的地方,這種不讓孩子出生的現象削弱了我們的同情心⋯⋯ 它讓政客得以逃避指責。」她呼籲國際社會公平履行對兒童的承諾。

文:梵蒂岡新聞網;圖:OSV新聞網聖艾智德團體


  • 01 兒童參與教宗的接見活動(資料圖片)
  • 02 教會在非洲馬拉維服務兒童(資料圖片)
  • 03 教宗於23日的世界兒童權利峰會上,聆聽來自戰亂地區兒童的心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