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公營醫療收費改革背離健康公平

期數
4235期
刊登日期
2025.04.17
作者
羅佩珊
主曆
2025年04月20日 耶穌復活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KKP reNew-義筆

生命及身體健康是天主委託給人的珍貴寶物。我們應該合理地照料,同時顧及他人的需要和公益。公民的健康維護要求社會的協助,以獲得公民得以成長和成熟的生存條件。(參《天主教教理》#2288號)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健康長壽的機會,社會及政經制度的不公平會造成群體間的健康差異。舉例,生活於貧困地區的孩子身體健康情況一般會比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為差,這就是健康不公平的現象。貧苦及弱小者一向是教會優先的關愛對象,因此公共醫療及衞生政策必須優先照顧社會上的弱勢社群,以使社會更趨公平。

上月底醫管局終於公佈了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涉及新收費方案涵蓋住院、急症室、門診、病理檢驗等,其中急症室及藥物收費調整備受關注。目前,急症室按病人病情嚴重度分為五類,費用一律為180元。新制度下,屬第一類(危殆)及第二類( 危急)病人可獲豁免收費,其餘類別病人收費將大幅增加至400元。普通科門診日後每4星期每項藥物收5元,專科門診則每項藥物由每16 星期藥量收15 元,加至每項每4 星期收20元。按16星期藥量計算,每項藥物費用將由15 元飆升至80元,加幅逾四倍。

急症室超荷是表面現象

香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屬全球之冠,隨著人口老化及長期病患個案逐漸增加,公私營醫療市場失衡與資源錯配等問題,政府推行醫療改革實無可厚非。惟是次醫療收費調整方案僅屬收費數字上的調整,未有提出整體的醫療系統改善建議,可是首當其衝的卻是基層人士及慢性病患等弱勢社群。

長期病患者及重症病人往往需服用多種類型藥物。在藥物新收費下,病人使用的藥物項目愈多,藥物收費總額也就愈大。這變相懲罰正在多個專科門診求醫的長期病患者,這不但使其藥費開支大增,也為其造成壓力,使生活雪上加霜。

政府期望透過急症室加費,改善所謂市民 「濫用」急症室的情況。不過,不少基層病人組織指出,急症室負荷過重僅是表面現象,社會根本未明基層市民使用醫療服務所遇到的困難。大部分基層市民無力購買醫療保險,故難以承擔高昂的私家診症費用,加上他們工時長及難以請病假等,均導致他們未能在普通科門診開放時間內求醫。還有,普通科門診及夜診經常預約困難,夜診地點不多且在晚上十時停止服務,因此部分基層人士在缺乏其他可負擔的醫療選項下,別無他選只得在下班後到急症室求醫。另外,若家屬遇到兒童及長者患病,他們很多時會感到焦急徬徨,擔心幼兒及長者病情一觸即發,故通常不作他想,把他們送入急症室,期望得到適切的照顧。

收費改革需有完善配套

四百元的急症室收費對於低收入市民及老弱長者而言亦不是小數目,一般市民亦沒有能力判斷病情的輕重,他們有機會在新收費壓力下延遲求醫,這不但令病情加重,也會進一步加重醫療系統的負擔。急症室收費上調也會使部分需求推向私營醫療市場,私家診所或趁機加價,這時最受影響的都是基層市民。

政府提出醫療收費改革的同時,雖然亦提出增設公營醫療服務項目全年一萬元收費上限,並擴大醫療費用減免機制,避免市民因病致貧,但收費改革還需要完善的配套,包括加強公營基層醫療服務、增加門診及夜診的名額、發展地區健康中心服務,以及推動社區藥房,讓藥劑師協助市民分辨自身健康狀況等。這均有助增加基層醫療選項,紓解基層市民健康不公平的現象。


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