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在有理】佛教與基督教

期數
4235期
刊登日期
2025.04.17
主曆
2025年04月20日 耶穌復活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性在有禮Logo

佛教教導人類,面對各種威脅時要以惻隱之心和慈悲來面對眾生。面對與同性婚姻和跨性別現象有關的全球趨勢時,佛教持守著同樣的態度。事實上,他們也很少參與有關LGBT議題的辯論。

佛教的主要修為是達到「覺悟」,一個人在宗教背景下做決定所選擇的道路,是個人的選擇。佛教是教導眾生出離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生死苦,離開欲界達到無色界的境界( 已無物質色法,只有識的境界),當行「清淨梵行」,捨離男女的淫慾。這些五慾事,都是最底層的「慾中繫縛事」。佛教告訴眾生:若要離苦就得先要離欲之不淨,再出色界之患,這樣才能逐步遠離三界之苦,漸次修證而到達「涅槃解脫」之境地。

不過,佛教也主張婚姻的美滿及婚姻的責任,以有益和快樂的方式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然而,在同性婚姻中獲得的有益和快樂, 是否與傳統的婚姻一樣?這是佛教挑戰人們要進一步思考的地方。對於今時今日強調性解放的LGBT文化,相信佛教徒是難以苟同的。

基督新教徒對同性婚姻議題和跨性別現象的態度差異很大。從反對同志運動的一方來說,他們認為同性婚姻不僅違反了上帝的道德標準,關於同性婚姻的爭論根本上是關於婚姻是怎樣的爭論。他們秉持《聖經》的教導,指出婚姻是一男一女,兩個人終生的、排他性的盟約結合。上帝創造男人和女人,是要我們互相補足;而生兒育女需要有男女兩者結合,才能成事。其次,同性婚姻可以傷害兒童的所有權利和存在狀況,因為由一男一女的父母撫養長大的孩子往往更健康,被同性伴侶撫養的兒童卻帶著更多需要克服的困難。

他們也認為從同性婚姻到「一夜情」和其他腐敗行為,都貫穿著一種不義的邏輯:認為人們比造物主更有權力來決定婚姻是怎樣,婚姻變得可以隨意改變。的確,許多同性戀積極分子承認,他們的真正目標是完全摧毀婚姻制度。

然而,有一些基督教宗派並不認為同性戀或跨性別身份是罪,他們甚至允許同性婚姻,並提供教育、牧養支援和建立關係網絡的功能。這些倡導者當然有很多論據,用來支持同性婚姻和跨性別現象的人,甚至顛覆了人們對基督教教義和《聖經》的傳統理解。

有些人認為宗教價值觀需要與時並進, 根據當前人們的思想文化而改變。然而,當某些改變牽涉到基本教義時,實在不應該是可以隨意改動的。關鍵問題是:一個可以跟隨著時下文化隨時改變的宗教信仰,究竟是怎樣的信仰呢?

• 本專欄暫告一段落,感謝教區關注性多元文化小組為公教報撰文。——編者

 

教區關注性多元文化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