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再見了.教宗.牧者〔作者︰何家怡〕

期數
4238期
刊登日期
2025.05.09
作者
何家怡
主曆
2025年05月11日 復活期第四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靈修小品教宗方濟各的離世,不少國家領袖及宗教領袖前來參與逾越聖祭。這位教宗打破了很多傳統,教會內部泛起不同意見,想起若望福音中對耶穌的描述也是如此。耶穌來顯示父愛,努力讓人重新認識父是慈悲為懷, 永遠等待人的悔改及皈依。可是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耶穌的所言所行,祂每一次的言論,引起人們的不同的反應:有人覺得言論生硬,難聽入耳;有人聽後立即明認祂是默西亞;有人離開,有人跟隨。

教宗作為羊群首牧,是伯多祿的繼承人。伯多祿作為漁夫,雖然沒有書本上的學識,卻對捕魚有著豐富的經驗。筆者在菲律賓曾與一些漁民交往,漁夫給我的印象是他們有著鐵一般的信心、堅定的判斷力、毅力及勇氣,沒有複雜的思想,心地謙卑善良, 懂得感恩。若要有豐富的漁穫,除了經驗之外,就是運氣。他們的生活簡單而充實,愛護家庭,並樂於助人。捕魚需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包括天氣的突變,接受沒有漁獲、沒有運氣的日子等等。教宗方濟各在世時,作為捕人漁夫的繼承者,我也看到他有著同樣的性格。當中我最欣賞的是他那份樸實,真真正正活出了人的價值:男女平等,各有所長。他推動並鼓勵女性在教會的領導角色, 接納孩童們純樸的打擾,為窮人發聲。他內在的能量,使他有無比的勇氣,敢於道出福音的真正精神,推動教會在世界的角色:將基督的愛顯示,並帶給缺乏愛的地方、缺乏愛的人。至於這些地方及人是否願意接受祂的愛,那就是每個人需要撫心自問了。

牧者所擁有的勇氣,是需要時間及下很多的苦功去把經驗及自我整合而培養出來的。勇氣來自人對自身的肯定及信心,加上那份對主完全的信賴而表現出來。能夠挑戰自我是勇敢;能夠面對失敗而重新振作,那是拿出勇氣的表現。有勇氣的人能在眾多反對意見下屹立不搖;他們不怕意見不同,也不怕受人嘲笑戲弄。只要目標清晰,價值觀正確,便勇往直前。有勇氣的人,敢於創新,挑戰舊有過時的習俗,教會歷史中的所有殉道者,也是靠著同一份勇氣,堅定地站在死亡前,領受上主送來的棕櫚枝,獲取殉道的榮冠。

每年的善牧主日,主基督親自對青年男女們作出邀請,邀請他們參與建設天國。這是一個打從心底裡的邀請,教宗方濟各以他整個生命真誠地回應了上主的召喚。各位願意回應的青年男女們,懇請你們也能夠拿出勇氣,打從心底去回應。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錦榮和黃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