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希望大使 憑藉愛走出去 傳遞喜樂

(本報訊)「若要彼此相愛,我們首先要去愛,因為你不『去』愛,它便不會『回來』。」在柬埔寨語中,「彼此相愛」的表達方式直譯為中文大意是「愛,我們一起,去,回,去,來」, 教區兒童牧民發展小組召集人甘寶維副主教以此寄語兒童希望大使善用天主恩賜的特質,主動「走出去」與別人分享愛與希望,使內心充滿喜樂。
發展小組於5月18日在青衣聖多默宗徒堂舉行「喜樂與希望」活動,來自不同堂區的兒童、家長及主日學導師合共約150人參加。一眾兒童分組討論「希望大使」應具備甚麼特質,以傳遞希望及肩負福傳責任,談到的特質包括:欣賞別人的眼睛、帶領別人的雙腿、聆聽別人心聲的耳朵、支持社會公義的心等。
眾人接著商議及匯報將愛與希望帶給別人的具體行動, 例如口才了得的可呼籲別人加入教會;擅長「打機」的可製作認識耶穌的電玩進行福傳;畫功了得的可繪畫相關文宣等。最後各「希望大使」手執一枚模型飛機,一起向前拋擲,寓意以行動走向社區,傳遞喜樂與希望。期間,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為家長們安排培育活動,讓他們交流如何幫助孩子投入信仰,及引領孩子認識喜樂與希望的心得。
來自聖多默宗徒堂的小二學生范琛玥期望以「善良的心」幫助別人,她之前曾參與賣旗籌款活動,亦願意捐出零用錢及在巴士和地鐵上讓座給長者。她的母親Debbie謂,稍後跟女兒一起探訪長者中心,「把年青人活潑的喜樂帶給需要關懷的人士。」她又指,在家長培育環節中,聽到不少具啟發性的實例,有助鞏固孩子的信仰。
琛玥的主日學同伴洪悅恩表示,自己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也會為他們祈禱。她母親Rona補充,在剛過去的復活節帶同女兒陪伴長者朝聖,稍後也會服務戒毒人士,作分享和歌唱表演。就讀小五的梁一善則認為自己的特質是了解別人的需要,並施以援手;其母Karry稱如孩子能主動參與堂區的愛德服務,有助加強責任感和明白聖堂的重要性。
甘副主教在活動後表示,十分欣賞一眾「希望大使」的投入感、參與度和創意,並謂有兒童提到「帶領別人的雙腿」這項特質,正好與「走出去」的福傳理念互相呼應,期望他們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福傳使命,把這個見證帶回堂區,讓其他兒童效法。(黎)
- 01 大夥兒一起拋擲模型飛機,寓意走出去,把喜樂與希望帶到社區。
- 02 兒童分組討論「希望大使」應具備的特質
- 03 甘寶維副主教(右)教導兒童「彼此相愛」的柬埔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