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寶血會澳門福傳工作的足跡

期數
4245期
刊登日期
2025.06.27
主曆
2025年06月29日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

本頁圖片/檔案 - 09B_500寶血女修會靈性培育及流動福傳組與教育事務處於512日,為會屬學校舉辦「2025禧年朝聖團:尋找寶血會澳門福傳工作的足跡」。是次朝聖團由寶血會教育事務處主任蘇肖好修女及培育組修女帶領,參與者為會屬的十三所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校監、校長、宗教科科主任及校牧, 一行三十四人踏上澳門朝聖之旅。

旅程的起點是澳門主教山上的海崖聖母小堂。歷史悠久的小堂建於1622年,曾先後於1837 年及1935年重建。自2009年起,它已成為嚴規熙篤會隱修院的所在地。各參加者在小堂內默禱, 反思如何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靜土,效法隱修者以「祈禱陪伴基督」的獨特生活方式。

接著,朝聖團的團員走到白頭馬路金融中心,它前身是寶血女修會的會院,因外牆髹上灰白色,故被稱為「白宮」。這座建於1916-1917年間的大樓,標誌著寶血女修會在澳門的服務歷史;大家除了能重温修會為教育及社會服務作出貢獻,亦見證了修女無私奉獻的精神。

隨後,團員到達位於瘋堂斜巷的望德聖母堂,它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擁有悠久的慈善和教育歷史。二戰時期,因澳門人口驟增,望德聖母堂下的清安醫所,頓時成為了無數貧困病患的庇護所,而寶血女修會的修女更承擔了處理醫所內的所有工作。我們深切地體會她們在動盪的時代中,為貧苦大眾提供希望、光明與安慰。而望德聖母堂與附近的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一校更成為教育的搖籃,培育了無數清貧學子。

一行人抵達青洲——昔日的跑狗場貧民區, 曾是孤兒和窮人的避風港。當時,寶血會修女不但為孤兒提供住所,照顧他們的起居飲食,更為他們開展了教育工作。隨著孤兒數量減少,各項服務於1962年結束,而寶血女修會則接管了聖德蘭學校,繼續為清貧學子提供優質教育。現時聖德蘭學校已交回澳門教區直接辦學。

旅程的最後一站是花地瑪聖母堂,聖堂始建於1929年,並於1965年正式升格為堂區。由於聖堂的規模已不能應付教友的需要,因此決定重建,於1968127日落成,由時任澳門教區主教戴維理祝聖,並把新建聖堂奉獻給花地瑪聖母。

總括而言,這次旅程是一次身心靈之旅,不但能為繁忙的都市人洗滌心靈,更提醒我們必須在忙碌的工作中停下來,於寧靜中親近天主,以實踐簡樸的生活方式,並為教育與福傳事業繼續努力,向世人宣告我們的希望,讓每個人都能成為環抱希望的朝聖者。

  • 圖:全體參加者於澳門主教山海崖聖母小堂合照

耶穌寶血女修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