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銀髮經濟以外

期數
4246期
刊登日期
2025.07.04
作者
羅佩珊
主曆
2025年07月06日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KKP reNew-義筆隨著人口高齡化加劇,「銀髮經濟」愈來愈受到社會關注。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宣布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從五個範疇包括「銀色消費」、「銀色產業」、「銀色品質保證」、「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和「銀色生產動力」促進及發展銀髮經濟。今年五月底,政府「工作組」就五個範疇提出30項措施,期望透過銀髮經濟的相關產品及服務創造需求,帶動經濟發展,以及讓長者分享發展成果。

面對人口高齡化及財政赤字危機,銀髮經濟似乎是一條積極的出路。按2021年人口普查,本港65歲或以上的人口約140 多萬,長者佔本港人口比例亦持續上升。統計處預測,長者人口將由2023年的164 萬增加至2043年的267萬,佔總人口比例增加至35%,屆時超過三分之一的香港人是銀髮一族。政府估算2024 60 歲以上長者的消費開支大約是3,420 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GDP11%,到2034 年估計可以達到4,960 億元。銀髮一族的消費力看來不能小覷。

不過,銀髮經濟是否奏效關鍵在於長者的消費能力。樂施會202410月發佈的《香港貧窮狀況報告》顯示,65 歲或以上的貧窮長者人口超過58萬,整體貧窮率為36.8%,即每3名長者就有1 人屬貧窮人口。香港缺乏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強積金便成為長者退休後主要收入來源。強積金的多寡取決於薪金、供款年期及投資回報,而且低收入者累積的強積金款額一般有限,故不能為行將及退休的長者帶來退休生活保障。無酬家庭勞動者等非工作人口更被排除在強積金保障外,這意味他們於晚年缺乏基本收入維持生計。

沒有家庭及其他經濟支援的長者,就只能申領需經資產審查的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根據社會福利署的資料,截至2025 4月,長者綜援個案和長者生活津貼個案共約87萬。可見多半的長者並非富裕一族,他們的生活消費離不開食物、日常用品、租金及水電煤等基本開銷。若他們不幸患有慢性疾病,用於醫療及護理的開支更是無底深潭,根本沒有餘錢作享樂消費。

即使長者退休後有一定的積蓄,他們同樣面對長壽風險下未知的醫療負擔,無法估計積蓄何時用盡,退休後他們寧可節衣縮食,也不敢隨便作無謂花費。政府提出長者「居家安老」,但長者住往需要輪候經年才能獲得受資助的家居護理、清潔及陪診等服務。近年政府積極推行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劵、社區照顧劵等,為正在輪候護理安老宿位或護養院宿位的長者申請。但這些計劃均按經濟狀況設有共同付款級別,這種資助模式也令長者的生活百上加斤。

銀髮經濟不是沒有市場,只是當銀髮長者每天為生計及醫藥費忐忑不安時,根本沒有閒情及餘錢作生活其他方面的消費。還有經濟以外,本港長者也面對孤獨及精神健康問題,這些都需要社會關注及支援。因此在推動銀髮經濟的同時, 當務之急是推動積極的長者政策,從工作待遇、社會保障及醫療護理等方面支援長者生活,使不同身體、社會及經濟狀況的長者均得到基本保障。相信這樣銀髮長者自然會成社會的動力,參與社會,活出尊嚴。


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