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裔兒童中文水準不足
(本報特稿)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委員會九月二十六日在日內瓦召開會議,審視香港少數族裔的教育情況。委員會關注到香港少數族裔兒童獲安排入讀所謂的「指定學校」,以及中文水準普遍低落的情況。
對於委員會的關注,香港政府在審查會議前提供書面回覆,指出少數族裔獲集中安排在某些學校是家長選擇的結果。委員會駁斥上述觀點,認為少數家長之所以做這樣的選擇,是擔憂若子女入讀主流學校,可能被排斥及無法追上學習進度。
委員會關注這種現象產生的孤立或隔離效應,對少數族裔兒童發展帶來的影響。委員會指出中文水平不足,將阻礙少數族裔兒童日後的就業機會及獨立生活的能力。
兒童權利公約委員會秘書 Maria Herczog 詢問香港政府,如何保障所有兒童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及發展適當的中文能力。她促請香港特區政府參考其他有少數族裔的國家的成功例子,為香港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案。
委員會主席 Kirsten Sandberg 要求香港政府代表團清楚解釋,政府採取了甚麼具體步驟去消除對難民、尋求政治庇護者、有殘障的兒童、少數族裔及沒有身份證明文件的兒童的歧視。
Sandberg 關注香港存在各種對不同弱勢社群的嚴重歧視。她認為香港並沒有以「保護兒童最大利益」為考量原則的普遍性立法,因而法庭(在裁定有關控訴或案件時)缺乏應用這些原則的機制。
雖然香港政府書面回覆有關問題時,強調對這些原則的承諾,並指在各最高決策層面執行這些原則,Sandberg 質疑香港政府能否承諾,確切在各基本決策層面上,貫徹執行並達到這些原則。
港府代表回應時指出,政府會在各項政策發展上,把兒童最大利益原則納入考慮範圍。
委員會批評香港政府缺乏中央統籌的資料蒐集及研究系統,又敦促政府整合目前分散零碎的資料,並向委員會提供完整的資訊。
委員會指出很多人權工作者過去已多次提出,完整資料對制定有效及針對性政策或決策以回應各特定群體的需要,伸張他們的權利,是不可或缺的。港府代表回應指政府最近已更新網站,根據民間組織的建議上載相關資料。但委員會說,據了解「這些資料基本上只是流於表面的資訊」。
香港少數族裔受到的政策性歧視,及教育系統對少數族裔兒童實行的實質性隔離情況,近來已引起輿論討論。
融樂會在參與這次報告的過程中,更肯定這些政策對少數族裔兒童長遠的負面影響。融樂會重申,香港有必要發展出統一的「中文為第二語言」課程。
• 融樂會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