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仁學生參加哈佛模擬國會
(本報訊)「哈佛模擬國會(亞洲)」一月十至十二日首次在港舉行會議,有參加學生表示,會議有助擴闊國際視野。
第十屆哈佛模擬國會(亞洲)會議於香港大學舉行,吸引來自來自印尼、新加坡、韓國、美國、約旦、中國、加拿大等國家及地區逾八十所中學、近六百名高中生參與。
三天會期中,與會者分別扮演各種角色,例如政府官員或國際組織的國家代表,並模擬舉行G20、世界銀行、歐盟、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會議,討論議題包括有美朝關係、反恐戰爭、援助非洲、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人權等。
一月十日的開幕禮上,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指出,學生藉著模擬會議及交流,培養成為世界公民,加強關注國際關係及全球議題的意識。
哈佛模擬國會(亞洲)活動主席、哈佛大學生Adam P. Ziemba表示,會議由二OO四年開始迄今已十年,由最初只有百多人參與,發展至今已吸引逾五百名青年出席,「期望各地學生互相學習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一起討論世界大事。」會議安排學生與哈佛學生及導師合作,並與港大學生交流。
參加會議的八十一間中學中,十二間是香港學校,其中包括九龍華仁書院、德望學校和聖保祿學校(中學部)。
了解世界大事
兼從宗教角度反思
九龍華仁書院中五學生鄧立賢於開幕禮後向本報說,活動以角色扮演討論全球的重大議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令他更了解各國政府的運作及國際關係,「我對政治感興趣,很想了解各國政府不同的社會政策。」他說,世界周邊發生的事對所有人均有影響,會議有助他以多角度思考社會問題,以至全球所發生的事情。
華仁書院另一中五生張浚樂說:「活動讓我認識不同的社會時事,往後會主動去認識世界。」本身是信徒的他一向有留意教廷對國際事件的關注,他期望會議除了令他了解世界大事時,也能從宗教角度看社會。
馬來西亞華裔青年馮珈琦表示為首次參與國際性的青年活動而感到雀躍,她期望從中能提升英語能力、演講技巧以及領導才能。她認為青年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有責任對世界問題作出探討及尋求解決方法。
有份統籌今次會議的香港大學學生大使楊澄向本報表示,與不同地區的中學生一起聚會及討論,認識好些在書本上未能緊貼實況的國際時事,這經驗能幫助中學生將來在大學選科時,持多角度思考自己的志向。
「哈佛模擬國會」由一群熱衷國際關係、政府事務及教育的美國哈佛大學學生發起,目標是豐富全球各地高中學生的學習經歷。首屆會議於一九八六年在波士頓舉行,二OO四年擴展至亞洲,成立哈佛模擬國會(亞洲),每年吸引過千中學生參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