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學校新教師工作坊
刊登日期
2015.09.11
(本報訊)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八月二十日在油塘天主教普照中學舉辦兩場「天主教學校新入職教師工作坊」,分別為幼稚園及小學教師,與中學教師而設,工作坊主題為「以『善牧』耶穌為師,以『良師』自許」,逾五百名天主教教區、修會及明愛學校的新聘教師參加。
工作坊開始前由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成標致歡迎辭,並介紹香港天主教辦學團體的類別、架構與組織,以及簡介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教育心理服務等,讓新入職教師進一步了解天主教學校的現況。
進入主題之前,播放「嘉諾撒修女及寶靈修女」歷史片段,分享寶靈修女的故事:她雖然出身顯貴(港督女兒),卻終身以傳揚福音、創辦學校、服務弱勢為己任,堪成為一眾教師的榜樣。繼而總課程主任陳乃國博士作進一步闡釋,加深新聘教師對公教學校核心價值的認識,並交流如何能將其滲透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啟導學生在生活、學習和成長中實踐出來。
接著,主講嘉賓李志源神父分享「活出善牧與良師」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觀。他先以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的現實中「真身」呂麗紅校長訪問片段,讓參加者「體會」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無私的付出,可以只源於一份「使命感」;而天主教教育的理念,就是以基督博愛的精神為根基,實踐「有教無類」的教育使命。李神父並邀請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參與「手語雙語共融計劃」的姜老師和兩位學生為出席者分享。姜老師回顧教授「共融班」的經驗,認為教師須於學習上不斷更新自己,同時學會包容、接納不同學生的需要,才能與學生共建理想的校園生活;兩位學生亦表示,透過學習手語,聽力有差異的同學可以順利溝通,而校園的共融氣氛令他們在學習、社交以至個人興趣等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李神父總結時指出,教師作為「善牧」,需要認識所牧養的羊,掌握每位學生獨特的需要,協助他們發掘優點與才能。(公)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