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研討會推動平等教育

刊登日期
2014.10.17

(本報訊)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十月三日舉行「邁向平等的教育:挑戰與策略」專題研討會,逾八十名學者、教育工作者、社工共同探討平等教育課題,有與會者認為,推動平等教育有賴各持份者的合作。

教院校長張仁良教授當日致歡迎辭時指出,教育除了培育學生的知識、技巧和視野外,亦應幫助學生發揮潛能,並尊重他們學習上的差異。

研討會主要探討香港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現象,邀請多位學者及專家出席,其中平機會朱崇文博士就審視香港社會和學校的不平等現況上,除肯定殘疾學生的平等學習權利外,亦探討他們所面對的困難。

朱崇文提到政府於一九九九年以「全校參與」的模式推動融合教育,惟至今仍有不少「特別學習需要」(SEN)的學生指出學校沒有支援他們的,在校內曾受不公平對待、教職員不友善等情況;亦有學生曾受同學取笑、欺凌等問題。

他指出,所有學生均應享有的基本及平等的學習權利,他建議政府全面檢討共融教育政策;校方亦需在硬件和軟件上作出配合,如實行小班教學,為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建立「個別化學習計劃」等。

另一講者,教院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李鳳琼博士則探討教科書中的性別課題。她指出,教科書能影響兒童對性別身份的定形,她以一九八八年及二〇〇五年的小學英語教科書為例,指過去近三十年間,課本就兩性的身份描述已有轉變,女性的角色已不限於主婦、護士,可以是醫生、律師等;然而,她指課本整體的性別定型仍然存在,男先女後的情況仍屬普遍。

李鳳琼建議教育局提供詳細守則,給予出版商及作者參考,如何從教材中帶出性別平等的概念;此外,亦要加強教師培訓,因教師的言行會影響學生日後如何處理兩性問題。

教院社會科學系姚偉梅博士亦認為,要維護平等教育,教師的質素尤其重要,她指出,準教師接受五年培訓,透過理論以及實習,讓他們認識平等教育。

姚偉梅表示,會為準教師提供不同的實習機會,包括為清貧學生或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課後學習支援,從中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掌握相關教學技巧;定期舉辦講座,讓準教師及早認識精神病患者或教育平等機會等相關條例,「準教師須及早了解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關顧他們的精神健康,同時亦要了解有關性罪行、性騷擾與學校的平等機會,為日後投身教育界作好準備。」

平機會主席周一嶽醫生致辭時說,平機會主張推動平等的教育機會,關注少數族裔學童以及共融教育上的困難。他認為政府應針對改善弱勢社群學習上的障礙,爭取同等學習機會,協助他們融入主流社會。(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