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一月八日舉辦「中學推行『正向教育—品格優點』培訓工作坊」,邀得喇沙書院特殊學習需要協調主任冼文輝博士及明愛駐喇沙書院學校社工伍偉溢主講。約有二百多名來自本港十八間天主教中學教師及社工參與。
當天,講者分享如何在中學運用「正向教育—品格優點」,又以喇沙書院「品格優點」(VIA Character Strengths)先導計劃作例子說明。該校於二○一二年已推行此計劃,於每年暑期舉行的中一新生銜接課程中,邀請剛入學的中一生於電腦室完成網上品格優點問卷(VIA Online Survey)。完成問卷後,每位新生會即時知道自己二十四項品格優點的排序。開學後,學校社工會借用聖經科課堂,與每班中一學生探究品格優點的內容,同時教導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品格優點,在學業、課外活動及家庭三方面建立短期(三個月)可量度目標。三個月後,社工會再幫助學生檢視達標與否,然後再調整未來三個月的目標。
喇沙書院更將品格優點概念結合於常規學術課程中,包括聖經科和中文科。例如學校從全級學生品格優點統計中,發現學生於「愛與被愛」一項表現稍遜,聖經科教師遂協助設計一系列練習,請學生從學校主保聖人聖喇沙的言行中尋找「愛與被愛」的例子,從而鼓勵學生效法聖人愛主愛人的精神,以提升此項品格優點。
另外,聖經科會將品格優點的內容加入考試選擇題內,亦會從舊約課程內容中擬定長題目,如:「闡述舊約中,諾厄如何運用和發揮其中兩項的品格優點。」讓學生能從預備過程中多讀聖經,並融合對正向心理學品格優點的知識,培養及增進良好品格。
學校社工亦定期舉行有關「正向教育—品格優點」家長講座及小組工作坊,教導家長認識品格優點,並鼓勵家長孩子共同訂立目標,好使品格優點成為家中共同話題,促進親子互動溝通。
講者在工作坊中亦探討了品格優點如何有效應用在個案輔導中,特別是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
展望未來,兩位講者均希望能有更多學校教師、社工運用品格優點作為一種切入工具和方法,協助不同學生認識個人優點及訂立目標;他們又期盼更多學校參與,不同的天主教學校教師及社工更可組成研習小組,集思廣益,分享和歸納不同學校運用品格優點的經驗和心得,冀透過實踐正向教育,體現天主教的教育價值觀 。
「品格優點」來自美國正向心理學家Christopher Peterson博士與Martin Seligman博士,他們深入研究古今不同文化,包括天主教信仰及儒家思想等,歸納出人類共有的六種美德。這六種美德的具體表現方式,可分為二十四項,稱為「品格優點」。
•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