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學校的抱負及領導風格

刊登日期
2014.07.04
作者
安中玉

說學校抱負,先要說教育目的。莫禮時(Morris, P., 1996)指出,教育目的不外乎四類:經濟效益、學術理性、社會重構及全人發展。從天主教辦學的五個核心價值:真理、公義、仁愛、生命及家庭看,全人發展理所當然是教會辦學目的的首選,當中義及愛是我們教育的兩把刀,兩把柔韌有餘的大關刀。

香港中西匯絮,集各大成,但容易不中不西,不倫不類。我認為教會學校的教學目的應該是全人發展,學校抱負應該是從「義學‧學義」到「愛學‧學愛」。學生要在社會站得住腳,要學會學習,知道自己是有義務去學習,才能生存;義務去學習是被迫,欲愛去學習是自願。從義學到愛學,從生存到生命。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知識能建構世界,亦可破壞世界,原子彈是一例。因此,我們應學習正義和仁愛,為知識打磨,來個平衡。社會極需公平,亦要關愛,正義和仁愛幫助我們不會掉進把知識變成唯我獨尊和操控別人的陷阱。

因此,我認為教會學校的抱負是從「義學‧學義」到「愛學‧學愛」——學生有義務去學習,並同時學習正義;喜愛去學習,並同時學習仁愛。

學校的領導風格

有說領導必須恩威並施,我同意不過。我認為教會學校需要的領導風格是「指揮」,一眼關七地協調各部門運作的指揮。這位指揮必須集樹熊與貓頭鷹的特性。樹熊,性格穩定,敦厚非常,溫和規律,行事平實,非凡耐力,溫和善良。但我們要知道,只有仁愛,沒有正義,就是溺愛或好心做壞事。貓頭鷹,性格傳統,注重細節,條理分明,責任感強,重視紀律,分析力強,精準度高,喜歡把細節條例化。但我們要知道,只有正義,沒有仁愛,就是一個會響的鑼,發聲的鈸。因此,領導要集兩家之大成。

學校領導以義為基礎,舉凡制度與項目的計劃、執行及檢討,均須以公平公正方式進行。基礎之上,就是超越。西方談超越就向外求,求神;東方談超越就向內求,求心。西方重制度,東方重人情。無論制度項目有多完善,仍是由人執行,人是情理動物,難被通透了解。再加上是教育界,老師從滿腔熱情到穩紮自保,都是從情到理的進化。學校內的老師粒粒都是性格巨星,要領導得宜,指揮式的領導必須懂得安插到位,了解性格,唯才善用,關愛兼容,取得其心,必能發揮協同效應。

古語有云,仁義兩難存,要做好平衡的確不易。但我堅信教會學校需要的領導風格就是仁義共存,只有仁義縱橫,才能吻於人性。如果學校抱負是從「義學‧學義」到「愛學‧學愛」,這所學校需要的領導風格就是集「樹熊」與「貓頭鷹」的指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