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隨著政府公布擴大「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本港非華語學生亦包括在計劃之內, 故此大大增加非華語學生赴內地升學的誘因。有見及此,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與元朗大會堂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新家園協會,以及香港社區網絡於五月二十日合辦「非華語學生赴內地升學講座」(圖)。
講座邀請巴基斯坦領事馬力克、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巴籍商人Nadeem,以及香港巴基斯坦學生會代表哈克博士親臨擔任主講,讓少數族裔學生了解內地升學詳情。
馬力克指出,自中國與巴基斯坦建交以來,從政治到經貿關係上,兩國一直保持良好關係,中巴友誼可謂「比山高比海深」。馬力克指出近年兩國於教育方面亦有緊密來往,不少巴基斯坦學生到華留學,同時亦寄語巴基斯坦學生應把握內地升學機會。
鞏萬向參加者詳述內地大學情況,包括教學語言、學制、學歷認可、生活飲食等。他指出中國內地提供優良的高等教育, 不少「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都以到中國內地升學為首選。中國每年約有一萬三千名巴基斯坦學生(約八千人為本科生),約一萬三千名印度學生(約一萬一千人為本科生),以及約三千名尼泊爾學生(約二千名為本科生)於內地大學修讀非本地學位課程,不少院校提供普通話班予外國學生,令學生容易融入社會。
他補充,根據教育局《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二○○四),現時有一百五十五所內地高等院校所頒發的學位為香港教育局認可,一般學費每年由二萬到五萬人民幣不等,食宿費每年約三千至四千人民幣。
Nadeem則表示,中國與其他國家如杜拜、印度等國家亦有經商關係,未來數年亦有不少大型計劃落成,巴基斯坦學生能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找到良機。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副校長朱婉儀簡介內地大學取錄非華語學生的情況、要求及費用等,亦分享學生成功升讀內地大學的例子。該校學生潘麗晶以優異文憑試成績成功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英文系,成為全港首位升讀內地大學的非華語學生。
由本年起,非華語生可向香港政府申請為期三年、每年最高一萬五千元的升學資助,有助更多非華語學生踏入大學門檻。
•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