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天主教學校劉中元榮休

刊登日期
2016.08.12

(本報訊)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校長劉中元八月三十一日榮休,十多年前他從其他中學轉到教區學校擔任校長,期望以信徒教育工作者身分履行教育和福傳使命,照顧基層學童的學習和成長需要。

劉中元來自公教家庭,自幼活躍於堂區,既參與聖母軍,又會不時跟隨神父到教友家家訪。中小學就讀公教學校的他自言深受天主教教育所影響,「尤其是在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時的學習生活很愉快,我出身自教區學校,希望將來也能服務教區」。

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歷史系時,因成績卓越,每年也獲獎學金。畢業後他原本希望能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惟考慮到當時家庭經濟問題,自己又是家中長子,最後惟有放下夢想投身教師行列。

他說,昔日的堂區神父杜逸文(D. Doimo)曾鼓勵他在非公教學校教學,累積經驗後才返回教會學校服務,「我接受他的提議,大學畢業後在一所商會開辦的中學任教二十年」。至二○○三年,他申請成為教區學校校長,在聖瑪加利書院(已結束)擔任校長一年,○四學年調往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擔任校長至今。

二○○○年創立的東涌天主教學校是教區首間「一條龍學校」,每年有九成以上小學部學生會直升中學部。劉中元形容該校屬於「社區學校」,集教育、康樂、宗教靈修於一身,「學校切合社區需要,年終無休」。他說,東涌早年發展為新市鎮,社區及文娛設施缺乏,加上東涌偏遠,學生較少離開本區,家長又因工作關係無暇照顧子女,「學校除了教學外,也肩負起照顧學生成長的責任」。

學校平日開放校園至晚上九時半,設自修室予學生溫習;近年新增健身室,推廣室內賽艇等運動,提倡校園體育文化;本學年更加設運動推廣主任一職由退役運動員擔任,以鼓勵學生多做運動,提升鬥志;平日放學後則有區內長者到校與學生一起在校園種植;而於剛過去的五月學校推動營養早餐計劃,提醒學生早餐的益處。

至於每逢週末至週日,學校會開放予聖母訪親堂舉行主日彌撒;週日下午借用給雷鳴道衛冠納中心舉辦「喜樂舍」,邀請區內五至十三歲的青少年參與活動。

劉中元表示,他感受到學校教育團隊均抱持每個學生都有價值、都是尊貴這信念,以愛心教學;他又指校內共融團結的文化源自信徒校長顧兆敏二○○○年創立學校時所建立的文化氛圍──服務區內基層學生,「我只是延續他的理想」。

約三年前,劉中元於每週三上課前的四十五分鐘,會邀請學生到校園「心靈茶座」一起享用早餐,研讀聖經和分享,參與聚會的學生多為非信徒,「藉此與學生建立關係,有助福傳」。他亦不時到小學部分享,或到圖書館向小學生說故事,「小學與中學共用一個正門,小學生自小已認識我,升至中學時對學校也不感陌生」。

劉中元校長榮休後,希望能重返大學學習,進修歷史或文化研究,以達成昔日發展學術的夢想,「以前家庭環境不許可,現在會認真思考自己持續學習的前路」。(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