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瑪與聖貞德學生
(本報訊)十多名公教學校中學生八月中隨韓籍傳教士到南韓參與亞洲青年節,並參加教宗方濟各在首爾主持的宣福禮,眾人表示此行讓他們感受到教會的合一和共融。
朝聖團領隊為聖猶達堂主任司鐸韓籍傳教士金東周,共四十人,包括堂區青年外,以及十四名就讀於天主教學校的中學生,他們於八月十至十八日前赴南韓朝聖,並參與亞青節部份活動。
七名來自觀塘瑪利諾書院的學生,與教師及教學助理參與今次朝聖之旅,其中信徒許子聰於新學年就讀中六,他八月十八日分享時,表示自己在朝聖前一直被兩個問題纏擾:一是他不了解祈禱的意義;二是嬰孩領洗的他,常反問自己為何要跟隨天主,今次朝聖令他體會祈禱和信仰的意義。
今次韓國之行,許子聰認為在信仰上有很大得著,尤其是當地信徒的表現,令他明白到如何透過祈禱去親近天主,「南韓教徒參與彌撒前很早便到聖堂祈禱,準備心神去參與感恩祭,他們對信仰的堅定令我佩服。」
中五生馮梓邦未領洗,但過去兩年有參與校內天主教社會服務團體,為該團體主席,一直沒有考慮信教的他在朝聖尾段時,卻與同行的青年說:「我想成為教徒。」
馮梓邦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朝聖令他想進一步認識信仰,他說在光化門廣場的宣福禮上,被數以十萬計信徒的表現而深受感動,「沒想到在南韓有這麼多天主教徒,那場景令人鼓舞,增強我對天主教的信心。」
他留意到當地女教友在參與彌撒戴上頭紗,令他有感南韓信徒對信仰和禮儀的尊重,他期望日後能慕道,進一步認識天主教。
隨團教師何泰安八月十八日向本報表示,期望青年放下平日充滿物質的生活,藉著朝聖、避靜、參與大型的青年宗教聚會等,令他們靜下來聆聽主基督的聲音。
七名參與朝聖的觀塘瑪利諾書院學生中,只有三人是天主教徒,其餘四位則有定期參與校內的信仰團體,他說,海外朝聖能為青年提供恬靜心靈的機會。
何泰安續說,青年認識韓國殉道教徒的事跡,提醒他們也可犧牲個人時間,關心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為弱勢社群服務。
參與是次朝聖的另一批參加者來自聖貞德中學,包括兩名學生及一名舊生,校長黃慧珍亦以個人身份參與,期望從中得到心靈滋養。
本身是聖母玫瑰堂牧民議會成員的黃慧珍說,行程令她認識韓國教會殉道者的歷史和精神、當地教會文化等,令她反思青年信仰培育的重要。她十分欣賞當地青年把殉道者的表樣從生活中展現出來,「韓國信徒青年十分主動,樂於表達個人的信仰,我會把這經驗帶回學校和堂區,鼓勵香港青年也常懷為主作見證的心火。」
該校兩名學生黃文奇、范司元,以及舊生吳偉林剛於復活節領洗,他們均表示朝聖讓他們更接近天主。
范司元說,亞青節見證了不同地方的青年懷著同一信仰,特別在宣福禮上,各人以自己的方言念天主經的場面令他感動,「我感受到天主教的大公精神,希望日後在生活中活出信仰,我一定會與他人分享此行經驗。」
另一學生黃文奇坦言此行令他最興奮的是三次近距離看到教宗,目睹教宗的平易近人,以及他實踐基督愛主愛人的精神。談到韓國殉道者時,他表示欣賞殉道者為信仰不怕犧牲的精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