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屬校支援跨境生學習

刊登日期
2014.09.12

(本報訊)為支援跨境學童的學習需要,位於新界北區及西北的明愛中學,提供補習班及課外活動,讓跨境生盡早適應香港的學習文化。

位於元朗的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全校逾六百名學生中,本年全校跨境生四十二人,全校新來港學生二十三人。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校長鄭振發九月一日對本報說,隨著跨境及新來港學生逐年遞升,學校會有不同配套照顧他們在學習上的需要。

鄭振發說,新學年開始時,他會聯同教師家訪跨境生,以及剛移居來港的學童,了解他們的學習及生活狀況。他指出,好些學生住處偏僻,每天車程來回要四小時;亦有學生面對不同的家庭問題。

此外,該校亦為跨境及新來港學生提供課後補習;中一及中二生須留校午膳,方便校長及教師與學生交流。

「跨境生在文化、價值觀等方面與本地生有差異,加上兩地學制不同,英語水平是不少跨境生所面對的問題,我們針對這一點,加強他們的英語培訓。」他說,除了為學生補課外,亦會在平日的早會、德育課堂等,向學生灌輸天主教的核心價值;校方亦鼓勵跨境生當義工,服務他人以培養成為整全的人。

中三生馬依婷在深圳居住,自中一起每天由深圳到元朗上學,她九月二日對本報說,起初最難適應的是說廣東話和學習英語。

她每週一至四留校補習英文和學習結他,並參與由學校安排的體驗活動,包括遊覽香港的旅遊景點、參與乘風航和歷奇等訓練,從中了解香港文化。她說,培訓過程充滿挑戰,從而鍛鍊出堅持和勇氣。近年,馬依婷跟隨教師參與深圳教育展,向有意來港就學的學生及家長解答問題。

另一間位於北區的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全校約有兩成學生為跨境生,該校校長何應翰九月一日指出,普遍跨境生英語水平較弱,學校會為他們安排補習;校方亦要求教師共同備課,把每級四班分成五組上課,方便教師照顧學生需要。

何應翰指出今屆考進大學的畢業生也是跨境或新來港學生,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影響了本地生的正向價值觀。同時,該校亦著力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鼓勵兩地學生互相支持,發揮潛能。(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