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書院製作靈修冊子

刊登日期
2016.12.09

(本報訊)天主教新民書院在過去一年積極響應慈悲禧年,舉行多項與禧年相關的活動,學校新近製作靈修小冊子,讓學生更認識學校主保真福紐曼樞機以及校園宗教標記,並經驗神、形哀衿的精神。

新民書院十一月出版《天主教新民書院靈修之旅》小冊子,該校宗教科主任楊展鵬對本報說,期望讓學生認識信仰及宗教靈修。

靈修之旅共設八站:校門外展示該校主保真福紐曼樞機;正門入口的彩繪信望愛壁畫;三年前創校金禧時的宗座降福狀,現存校務處;二樓社工室外的聖母像;二樓的祈禱室; 設於三至五樓走廊的玫瑰經二十端聖畫;禮堂的十四處苦路;以及設於地下的聖家像。

楊展鵬說,靈修之旅展現慈悲禧年內強調的神、形哀衿,例如大門口的壁畫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活出愛德; 聖家像反思家庭的重要,小冊子的禱文亦為單親和破碎家庭祈禱。他期望學生走過靈修之旅時,多為貧苦、病弱和傷殘者祈禱,更從中認識和倣效耶穌、聖母和紐曼樞機的行實。

校方共印製了一千五百本小冊子,又於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早會上向初中生介紹內容,後於宗教課派發, 又於中六畢業生祈禱會上送給學生。校方會於初中教導聖經故事,高中教授倫理道德時使用小冊子。

推動慈悲精神

早於上學年,該校在宗教活動及社會服務中加入了慈悲禧年的元素,包括講解禧年的憐憫與寬恕;鼓勵學生寫下與慈悲相關的祈禱意向;宗教週介紹聖人行實,並邀請學生參與服務以實踐慈悲行動等。

本年該校學生每月到深水埗的社區中心向長者派飯及參加清潔行動, 宗教組負責人、教師徐偉鴻指出: 「學生從探訪長者的經驗,能生活化地踐行信仰,學生明白到中國人敬老及尊重長輩的關愛精神。」

中六生黃彥彰及邱浩卓參與了上述的派飯行動,非信徒黃彥彰指出, 服務讓他體會到施比受更為有福,亦切實了解長者的生活。他以往沒想到長者會因著經濟問題,要承受惡劣的住屋及衛生環境,「有長者家沒有廁所,只以報紙如廁,這令我很震撼, 以往從沒想過在香港竟然有如此的情況」。

信徒邱浩卓表示,接受食物的長者不少為獨居和基層人士,「我希望能夠多陪伴長者,與他們交談」,他說,長者領飯盒時都很喜悅,教他明白要多關懷長輩。

另外,該校十二位學生七月到蒙古生活體驗,參加者中四生梁立臻說,蒙古不少家庭生活清貧,他學會多關懷和幫助有需要的人。隨團教師蔡素珊也表示學生親歷其境,讓他們日後更懂得關愛他人。(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