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胡振中中學推心靈教育

刊登日期
2016.12.23

(本報訊)明愛胡振中中學推動「安靜自處」的心靈教育,讓學生學習情緒管理,以達致身心靈健康。

該校三年前開始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靈教育研究計劃」,先由該校七名教師接受相關專業培訓,一四學年起更把心靈教育推展至校園。

師生同修心靈教育

該校的宗教、德育及公民教育委員會副主席林銘光十二月七日對本報說,心靈教育能照顧學生在學業以外的生命與素質的成長關顧,以回應明愛的宗旨:關顧最末後無靠、最卑微無助和最失落無救的一群,「現今學生常常面對壓力,故此需要讓他們意識到個人需要,達致生命與心靈的成長」。

該校的心靈教育小組與宗教及倫理科合推心靈教育課,並在全校的宗教及倫理課堂加設正念靜觀的修習; 每天早會全校進行一分鐘正念靜觀;每學年分別為初中和中五級提供兩節及十節的心靈教育課;安排中三至中五生考察宗教場所,以體會各宗派的傳統與靜修方式; 為中六級生舉辦心靈教育營等。

林銘光指出,持之以恆的靜修訓練能培養學生內心安靜,「教導學生學會安靜,有助整合身心靈需要」。

另外,校方亦試行為有情緒或行為問題的學生提供心靈輔導──因某些問題而違規的學生,經輔導或訓導教師評核後會轉介心靈教育教師,再透過靜修方式代替記過。身兼該校輔導委員會成員的林銘光說,曾有學生因情緒問題而犯校規記過,經學生同意後定期安排他在祈禱室進行正念靜觀;學生逐步安定自己去紓緩情緒, 行為問題亦有改善。

滋養學生心靈需要

中六生曾炳皓曾因與同學發生衝突以至情緒波動, 經老師安撫後到祈禱室靜思,透過敲磬安定自己後,自發地講解事發經過,「正念靜修幫助我注意自己的呼吸,讓我放下煩惱,幫助自己靜下來」。

敲磬小組成員中六生黃隆鑫在早會負責敲磬, 每天提前十五分鐘回校與老師一同修習,藉以安定心神,他發現參與敲磬後能平和內心,「過去很容易受家人影響,當他們因瑣碎事而爭執,我便感到煩厭」,敲磬訓練能讓他理智地控制情緒。

學生邱雅妍升中六後須面對公開試和升學抉擇,壓力不斷增加;她最近參與中六靈修營,「其中學習經絡操去放鬆自己,暫緩學習壓力」,其間老師又會提供穩定情緒的方法,即使壓力猶在, 「但藉著靜修方式暫時放空自己,感覺已很好」。

該校早前就正念靜觀和中六級的心靈教育營向學生發問卷,結果顯示普遍學生認為參與相關心靈教育的活動,對其生命有正面影響,有助反思生命。

宗教、德育及公民教育主任江少梅表示,全校推動正念靜觀讓學生養成習慣,「每天靜修為學生埋下種籽,一旦日後面對困難時,也懂得讓自己安靜下來,思考自己的需要」。她指在校內推動心靈教育,能有效向學生談論人的生命素質。(高) 

校本推動安靜自處的心靈教育

• 每天早會一分鐘正念靜觀 

• 學生組成敲磬小組修習正念靜觀

• 每天由教師輪流以生命的感受為題向學生分享

• 設立個人、小組、行為情緒改善的心靈輔導小組 

• 為教師提供心靈教育及人生教育等專業培訓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