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研究中心新服務 支援學校教授社會倫理

刊登日期
2017.05.26

(本報訊)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為天主教中、小學提供度身訂造「天主教社會倫理」師資培訓,支援教師把教會社會訓導應用於教學上,又透過探討國情讓青年反思倫理價值與公民身份。

天主教研究中心研究員阮美賢博士五月八日對本報說,回歸以來的社會環境,令學校更關注公民教育的方式,繼反對當局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事件後,學校希望找出合適方法推行相關培育。

中心新近推出顧問服務提供推行方案及師資培訓,讓教師把教會社會倫理應用到教學上,幫助青年認識中國與社會公義課題。

該中心過去兩年為約六十間天主教小學、二十多間中學的校長及教員舉辦師資培訓課程,幫助教徒及非教徒教職員認識天主教社會倫理(下稱「天社倫」)。

培訓教師 設計教材

本學年中心為部份參與學校提供顧問服務, 協助策劃校本「天主教社會倫理 (國情專題)」的推行方法,包括到校與教師共同策劃課程,並舉辦兩天的全校教師培訓;其中已為小學撰寫教材,再讓學校調適;培訓環節亦配合戲劇教育,讓教師透過角色扮演加深反思。

阮說: 「教師尤其是非信徒,他們未必多機會接觸天主教社會倫理,這服務幫助他們裝備知識。」

小學方面,阮美賢指中心培育「種籽教師」去預備教案和教材,以便在學校與同工試教,同時為他們設計切合當前及校本需要的教材。

中學方面,阮美賢指公教學校已透過宗教倫理科與通識科等帶出相關信仰幅度,故此中學師資培訓著重與他們討論國情個案的處理方式,並將會為中學提供全校培訓活動。

教師談國情培育: 
加強學生同理心

至於學校的參與經驗,柴灣角天主教小學副校長徐梅雅五月十二日對本報說,中大的天社倫師資培訓為教師提供具體的國情事例,幫助他們加強成長課既有的天主教教育五個核心價值的培育,即生命、義德、愛德、家庭、真理五個幅度。

徐梅雅說,該校透過從天社倫的國情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批判及獨立思考,「關心國家以至香港, 並愛護生命」。她指教材內的國情專題涵蓋中港社會課題,從中國內地工人情況到香港的「保衛粵語運動」,而學生藉此喚起正義感與同理心:「學生對國內工人的不公平待遇或職業勞損感受很深,在課堂中表現對工人困境的同理心。」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楊美嘉主任五月十一日對本報說,該校教師共同為天社倫教育備課的經驗,讓非信徒同工也能掌握相關信息,與教徒同工合作去加強國情教育的信仰反思幅度。

「教友教師幫助非教友同工在備課中認識天社倫,而教學上的合作,例如由教友教師錄製聖言分享及反思錄音,讓非信徒教師播放。」她又稱,天主教研究中心的課程採取「螺旋式」遞進方法,讓學生升至高年級時溫故知新, 並加進更深入的教學內容。(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