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 聖貞德中學鄭加略 熱心音樂教育

刊登日期
2017.09.01

(本報訊)聖貞德中學音樂科主任鄭加略教學三十一年,本年六月他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藝術教育學習領域)。對於音樂教育, 他八月十六日受訪時指出,音樂無分階級,應平等地對待所有對音樂感興趣與熱誠的學生。

聖貞德中學由上學年起向初中生推動「STEAM」教育,其中融合音樂、視覺藝術、電腦、綜合科學和數學的學科。擔任STEAM藝術領域統籌的鄭加略教導設計和製作樂器,包括為中二生自製牧童笛,中三生製作夏威夷小結他;新學年會教導中一生製作敲擊樂器。

他說去年全級中二生須以自製的牧童笛吹奏樂曲應考音樂科,結果所有學生也合格,「當學生感到有興趣和需要做,便會自發地努力完成任務。」

信徒鄭加略生於澳門公教家庭,他說自幼的音樂薰陶源自慈幼會,成為教師則受到同為教師的父親所影響。

曾入讀澳門慈幼中學的他,中三轉到香港的九龍鄧鏡波學校,自幼已見證修道人透過工藝與音樂去親近學生, 「來自海外的慈幼會士多才多藝,有修士擅長拉小提琴,但當他在車床前竟能熟練地親手以鐵棒車成圓滑的鐵球;看到他們的技能,我很想學效」。課堂上他跟修士學習工藝,下課後便學習樂器,由於校內設銀樂隊,他首樣學習的樂器便是單簧管,「傳教士的教導讓我成為左右腦並用的人」。

中學畢業後鄭加略在香港理工學院修讀電子工程, 一九八六年在聖貞德中學教學,教授設計與科技科,八八年起兼教音樂科;○八年該校取消設計與科技科後,他成為音樂科的專科專教教師, 至去年兼教電腦科, 並協助STEAM教育的發展。

「自小音樂已成為我的朋友。當上教師後,得到校長的賞識讓我有機會教音樂,朝向音樂專業發展」。他先後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更學習長笛、小號二胡、笛子、琵琶等。

他曾為澳門教區的彌撒曲、天主經等作曲;六年前更研製電腦管風琴,目前在香港和澳門一些學校和聖堂等也放置了他親手製作的電腦管風琴;兩年前他更前赴上海的音樂學院教授相關技巧,「一般管風琴動輒十多萬港元,但自製電腦管風琴成本只需兩至三萬,能惠及有經濟困難的教會團體或修會」。

鄭加略從不吝嗇分享他對音樂的教學成果,本身為教育局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的他將於新學年有半職借調到教育局,向外校教師分享其音樂專業,包括使用電子學習應用於音樂科、教授樂器製作等。

他認為學習音樂能提升個人修養,更期望音樂能普及,「兒時因家庭條件不足, 家人不讓我學樂器,自己惟有節衣縮食背著他們偷偷學習; 現在見到學生具備音樂條件, 便很希望能幫助他們。」

鄭加略表示,作為老師須懷著一份「匠人之心」,有如工匠修理物件,只要燃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他們自然會主動學習。剛過去的中學文憑試,該校三名報考音樂科的學生中有兩人患有學習障礙,最後不但全數合格,當中兩人更考獲第三級成績,「抱著有教無類的精神,哪怕他們只有三級鋼琴或四級大提琴程度,只要他們有興趣學習,我也歡迎他們。」(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