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類斯中學新設生物學展館 收藏鮑嘉天神父標本作教學

刊登日期
2017.12.08

(本報訊)聖類斯中學十一月十二日為生物室新設的生物學展館舉行祝聖禮。該館藏有退休生物科教師、爬蟲學家鮑嘉天神父(Anthony Bogadek)及其學生所製作的數百件標本。

聖類斯中學本學年慶祝慈幼會接辦學校九十周年,舉行多項校慶活動,其中十一月十二日為中學部生物室的「鮑嘉天神父生物學研究博物館」舉行開幕禮, 由慈幼會士鮑嘉天神父、校監陳鴻基神父,校友代表等主禮,並由鮑神父祝聖展館。

面積一百七十平方呎的館內收藏近三百件由舊生與鮑神父於不同年代合製的生物標本:哺乳類、爬蟲類、鳥類、魚類,標本種類包括骨骼標本:蛇、青蛙、羊、貓、狗、兔子、猴子、蝙蝠等;乾製標本包括鳥類、老鼠、箭豬等;以及藥浸標本如鯊魚標本等。

展館斥資六十萬港元,由該校舊生會撥款籌備和設計,並提供相關器材。舊生會主席羅學敬醫生於開幕禮上說,希望透過展示標本引發學習興趣,「我身為醫生,也希望學生對生物科感興趣」。

鮑神父在祝聖禮上,感謝多位舊生與他一起收集標本;該校校監陳鴻基神父期望,新展館能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讓他們從大自然得到啟發,主動發掘更多不同的生物物種,體驗大地的奇妙。

該校生物科主任陳駿傑當日對本報說,以標本作教學,讓學生加深了解動物的結構;而展品全由神父和舊生所製作,期望初中生觀賞過後能提升對學校的歸屬感,「現在難以在戶外找到不同種類的動植物,期望(展館)讓初中生自小培養對生物的興趣,提升學習動機」。他說,標本現以立體影像拍攝的方式上載網上, 同時可發展STEM 的科技教育。

陳駿傑十一月十六日提到,展館由去年初籌備,在校內收集近五百件標本,當中四百三十多件經過處理及分類,再挑選近三百件展出。修讀生物科的中四至中六學生協助把標本分類及標籤,現計劃培訓高年級生擔任導賞員向初中生介紹館藏。另外, 該校中四生物科設有製作標本課程, 包括製作田雞骨架標本,由鮑嘉天神父任教。

來自克羅地亞的鮑嘉天神父是本港早年的爬蟲學家, 他於一九四九年來港,教授生物科四十年,一九八六年與學生合著《香港兩棲及爬蟲類》,八七年在港發現了一種蜥蜴, 並以他名字命名為「鮑氏雙足蜥」。

出席祝聖禮的舊生李錦標現為急症室醫生,他讚揚鮑神父致力進行基礎科學研究,分辨蛇蟲的種類和特性;又時與學生上山捉蛇,更將研究成果與學生集結成書,「當年有病人在戶外被蛇咬傷求醫時,不少醫護採用神父的研究成果去辨認蛇蟲類別, 再為病人注射疫苗解毒,因此救活許多人」。(高╱朗)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