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倫理研討會 探討臨終病人照顧之道

期數
3854
刊登日期
2017.12.29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2 月 31 日 聖家節

(本報訊)天主教生命倫理研討會十二月九至十日假明愛專上學院舉行, 在多個範疇上探討如何照顧臨終病人及其家屬。

研討會由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生命倫理資源中心及教區生命倫理小組等團體合辦,主題為「因愛而去、為愛而生— — 生命的延展:從生命的完結找生命的源頭」,邀請神職人員、醫護人員、法律界人士、學者等主講。兩天會期合共約七百人參與, 參加者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和台灣,不少都是醫護人員或牧靈工作者。

十二月九日的開幕禮上, 夏志誠輔理主教致辭時表示, 期望研討會能喚起更多人關注臨終病人及其家屬,以及讓不同界別人士彼此交流。

首天會期探討生死與臨終病人的痛苦與困難,帶出信仰關懷與醫療課題,如紓緩治療及晚晴照顧等。

講者之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鼓勵信徒以信德面對生死。他指生命固然重要, 但對天主的信賴才是最重要, 若「為生存及利益不擇手段, 只會製造死亡的文化」。談到活好生命, 他以慈幼會會祖聖鮑思高神父為例, 指他視每天如人生最後一天, 憑著這信德活得更安穩。他指面對終結前,不需要「應付」天主, 而是「每天跟祂同行,每天也會在天堂」。

另一講者、天主教徒學者陳麗雲教授分享她照顧百歲母親的喜樂與困難,指出長者病患者與照顧者均面對壓力,需要取得支援; 若照顧者把注意力與情緒全繫於病人,只會適得其反。她指堂區可考慮設立病人家屬支援小組,為有需要的家庭分憂。

預設醫療指示調查   逾半不認識此措施

研討會前, 明愛專上學院與生命倫理資源中心等團體本年夏季在堂區派問卷, 訪問了二千一百多人, 探討教徒對「預設醫療指示」的看法,同時帶動信徒關心生命倫理課題。

研究團隊於會上發表報告,發現五成三受訪者不認識預設醫療指示,而當他們認識何謂預設醫療指示後,八成八人表示偏向採用;不少受訪者亦認為,自己陷入持續植物人狀態時,傾向不採取心肺復甦法及人工輔助呼吸;該研究亦重申信仰重視保護生命但容讓自然死亡,同時從倫理方面探討何謂相稱的治療。

呂志文神父:身心社靈關心病人

第二天會期關注臨終病人的照顧、善終以至殯葬等課題。生命倫理資源中心主任呂志文神父總結兩天會議時,提醒眾人當從身心社靈四方面關心臨終病人, 而照顧者除了照顧他人,也要留意自己的需要。他說教會是所有家庭的家庭,信徒應本著熱情為天主作見證,去愛身邊的人。

呂神父十二月九日對本報說,各地的臨終照顧服務各有不同,他期望藉著研究讓參加者分享經驗,繼而在不同崗位一起推動相關工作。

研討環節結束後,大會在明愛專上學院小堂奉獻主日彌撒,特別為醫療制度、醫護人員及臨終病人等祈禱,由楊鳴章主教主祭。

楊鳴章主教講道時提到, 生命中有很多選擇,有時不免會後悔,但其實最終的選擇只有一個,就是天主,「選擇天主是生活回應,即使做錯了, 天主都會帶領我們行正確道路」。他勸勉參加者不應只顧追求世間慾望,而應該選擇與天主一起,才能感受到愛和生命的恩寵和鼓勵。

楊主教說, 回應天主的方法正如這次研討會的主題: 「愛與生命」,即視天主是愛與生命的泉源,而「當人回望經歷時, 才會發現天主的愛一直在帶領、慈祥地扶持我們」。他以聖家在馬槽展露安祥的面容為例,指出背後是相愛、攜手及陪伴。

他勸勉參加者不單要選擇愛與生命,更要選擇愛所遇到的所有人,透過付出及相愛, 使生命得以延展。(鄧╱妤)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