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團體推動母乳育嬰 鼓勵社會給予輔助措施
(本報訊)多個天主教團體十二月十七日在教區中心合辦研討會,推動母乳育嬰。
「共創『愛嬰新世代』文化」研討會由「愛嬰新世代」培育小組及天主教綠識傳人主辦,天主教母乳育嬰會和主教座堂環保建設組合辦。
楊鳴章主教致歡迎辭時,肯定母乳育嬰是正常不過和值得肯定的事。他指天主的計劃使婦女透過自然分娩、母乳餵哺的自然方式生育及餵養子女, 這是天主給予嬰兒最好的東西。
楊主教說,餵母乳能給予嬰孩獨特的親切感, 為嬰兒提供健康成長的環境。他指科技能幫助人多了解嬰兒的免疫系統,但人也要重視天主對生命的創造與奧秘,以及祂給予人的愛。
另一嘉賓、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鄭佩欣醫生則講述母乳餵哺對母嬰的好處。她引述世衛建議指嬰兒六個月前應吃全母乳, 餵哺母乳可持續至兩歲以上,而母乳成份可增強嬰兒免疫力,並有助腦部、眼睛及腸胃發育。
鄭佩欣醫生指近年本地母乳餵哺人數有所增加,由一九九七年的逾四成四, 上升至二○ 一六年的逾八成六。她鼓勵社會各界推動母乳餵哺的友善場所以及工作間,包括僱主應為僱員設置授乳時段、合適的授乳空間和儲奶設施;社會人士亦不應打擾在公共場所餵哺嬰兒的媽媽。
母乳餵哺人數增 各界應予配合支持
大會又請來陳博彥和沈韻姿夫婦分享由懷孕開始,他們分享在祈禱中迎接小生命, 以至堅持母乳育嬰的經驗。
其他講者包括中大醫學院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兼腸胃肝科專科醫生盧靄珊,她談及菌群與嬰兒健康;聯合醫院母乳推廣資深護士兼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錢月碧;綠識傳人的鄭生來神父,以及負責總結的愛嬰醫院香港協會副主席葉麗嫦醫生。
綠識傳人義務秘書孔慶玲十二月廿一日對本報說,教會團體推動母乳育嬰文化,可以在信徒懷孕時開始,例如是懷孕夫婦彼此祝福,以示期待生命;社會人士應支持母乳育嬰。
目前本地一些堂區, 亦開始設有母乳育嬰室, 方便上教堂的媽媽和嬰孩。(聰╱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