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天主教學校音樂交流 青年以聖歌讚美天主

刊登日期
2018.08.03

 

(本報訊)八間天主教學校的聖詠團七月八日參加在喇沙書院舉行的「天主教學校音樂交流」,鼓勵青年多認識音樂,並以音樂作為認識信仰及參與教會的媒介,當日約一百二十人參加。

活動的主要環節包括工作坊、彌撒、泰澤祈禱會和遊戲。參與的學校包括母佑會蕭明中學、藍田聖保祿中學、聖伯多祿中學、德雅中學、九龍華仁書院、嘉諾撒聖瑪利書院、聖若瑟書院、喇沙書院。以下是部份參加者的分享: 

黎正己(喇沙書院) 

經過這次喇沙書院歌詠團的聯校交流活動,可謂百感交集:對於活動的成功感到欣慰;對於未來無限的機會, 心底裡冒出一種無形的亢奮。這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畢竟,這是創團以來首次舉辦這般大型的活動。記得當初向校長提交建議書時,大家都雀躍得很, 對這次活動的期盼難以遮掩。活動前一晚,向上主禱告時,我特別祈求上主保佑這次活動⋯⋯同學們也能通過歌聲親近、讚美主。結果,上主眷顧著我們的歌詠團,讓我們享受到那一天。

當天的工作不能算是一帆風順—— 的確有不少的挑戰。缺乏經驗的我們, 在這個熟悉的學校環境下,也忽然感到迷茫、陌生。可是,我們迎難而上⋯⋯ 那天,我回家時,臉上帶著微笑。因為我回想起兄弟們同心協力、盡力做好這次活動的那份熱中。

本次活動確實有可改善的地方,可是,看到我們歌詠團團結一致地為本次交流活動付出,我已經心滿意足了。每次回想起鄰校的同學們於我們的活動中懷著主恩地高歌,我的心都會微笑,因為,我們成功了。最後,對於各位為歌詠團付出不懈努力的同學們,感謝您! 

吳凱軒(聖若瑟書院) 

音樂,有助我等朝拜天主的工具。聖樂,則不止於音樂,更是祈禱與朝拜。此次交流使與會者得以互補不足, 收相輔相成之效。經驗傳統聖詠,以至不同語言、樂器奏出的聖樂。一切皆能豐富這朝拜,最重要乃不忘歌詞之意, 理解歌詞,才作開口讚美。其實不同語言、樂器皆可用以讚美天主,見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梁靄琳(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這次的聯校交流活動令我欣喜萬分。首先是因為活動憑著各校的落力配合和天主的眷顧能順利進行,沒有白費前期的努力,而同學亦能好好享受這天。另外,這次活動令我對天主教的認識更加深入,特別是唱聖歌方面。我們平常在校裡唱聖歌的機會其實不多, 只有早會、午飯祈禱和大型的彌撒。而這次活動正好提供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讓不同學校的同學們聚首一堂,不僅能夠宣傳自己學校的聖歌特色,更能觀賞到其他學校的聖歌表演,從中學習到不同的聖歌表達方式。例如能夠用吉他、長笛等多樣樂器伴奏,不只是鋼琴,甚至能用手語舞來表達聖歌,讚頌天主。這令我對聖歌改觀,發現聖歌不再是以往的古舊,而是日新月異,隨年代革新,令我們獲益良多,更促使我們將聖歌在校裡繼續推廣,燃起同學們對聖歌的熱情,傳揚天主的愛。⋯⋯ 

讚頌天主有很多途徑,但我卻認為音樂是最簡單直接的。音樂無分國籍界限,只要懂得旋律和歌詞的意思,便能表達對天主的崇敬。這次活動成功讓各校的同學一起歌頌天主,而我希望活動能夠不斷擴大規模,不僅是數間學校, 可以是全港的天主教學校、教堂,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學校,一同唱頌聖詩,好好利用音樂這個渠道,向世界宣揚天主的恩典。

王景諄(喇沙書院) 

活動中,我嘗試運用不同形式促進不同學校的團員之間的聯繫,務求各位對是次活動能夠投入地參與。今次的聯校活動除了使大家可以更加了解其他學校在音樂方面的技巧,亦使大家更加重視自己的信仰,拉近與天主的距離。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