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培立學校設高小課程 照顧女生行為及情緒問題

刊登日期
2018.09.14

(本報訊)屬於群育學校的明愛培立學校自上學年(二○一七至一八年度)起開展小五課程,停辦高中課程,以配合小學生入讀群育學校的需求。該校校長指出,院校合作有助照顧學生的成長需要,提升家長關顧子女的意識,給予學生良好的成長環境,期望學生日後能重返主流學校升學。

該校校長詹燕玲八月三十一日對本報說,具中度及嚴重情緒及行為問題的小學生入讀群育學校的需求大,需要增加學額以應付需要。明愛培立學校早期設有小學課程,部份教職員亦具備相關教學經驗,故此該校在教育局邀請下增設高小課程。另外,校舍面積所限,令一直開辦的高中課程,難以開設更多選修科目予學生報讀,遂同時停辦高中課程。

新學年小五級共兩人,小六共九人(七人原校升班),她期望學生可選擇返回主流學校升中,達致「主流化」,「協助學生選校並設有離校生支援等,於校內的明愛培立中心有社工跟進每位學生的情況」。

她續表示,全校推動「個別學習計劃」,按女生能力與特殊學習需要設定活動,提升其學習動機和興趣。

她指,不少學生的家庭支援薄弱,自理能力受影響,好些更在主流學校就讀時受到欺凌,「過去一年入讀該校的小學生,整體在行為與自理能力上均有明顯進步,社交技巧亦有提升」。

至於初中課程方面,詹燕玲表示以「主流化」及品德培育作為方向,剛完成中三課程的二十一名學生,新學年十二人升讀主流學校,九人派往由明愛開辦的群育學校。班級轉變亦加強初中生的領袖意識,「初中生過去多由高中生照顧,現在她們也會自發關顧小學生需要」。

根據教育局的資料,現有三間群育學校供小五或以上女生入讀;另有五間供小二或以上男生入讀的群育學校。(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