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諾中學宗教週 貧富餐探討水資源
刊登日期
2019.04.12
(本報訊)瑪利諾中學三月八日至十二日在校內舉辦了宗教週,主題為「關愛」,而內容皆圍繞這一主題作開展,包括「宗教問答」、「露宿者探訪」、「玫瑰堂朝聖」、「拜苦路」、「低碳貧富宴」、「校內專科書展」等,目的是透過宗教週加強福傳推廣,以天主教價值觀作生命教育,並進一步深化校內宗教氛圍。
宗教週內,瑪利諾中學舉辦的低碳貧富宴富有特色,除了包含宗教元素外,還特別強調培育學生需要有一顆「關心世界」的心,特別是在現今世界—— 不論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皆面對嚴重貧富懸殊及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特別是水資源分配的議題。活動中, 校方邀請宗教科、宗教活動組、環境教育組作跨科協作,在課堂內及活動中均加入水資源環境保育元素,培育學生「關懷近人」之餘,更要放眼「關心世界」。
貧富宴前,學生需要完成「環保小問答」,內裡包含有關水資源分配現況及影響之提問,學生需要在宗教課堂上完成後,交由教師批改。成績最優秀的同學能有機會通過抽籤而成為富人享受富餐。其他學生則成為「中貧」(能享用香蕉、麪包)或「赤貧」人士(只能有兩片白麪包)。學生在進食後, 會由教師作世界水資源危機講解及宗教分享。
校內信仰小組主席柴沛妍參與是次活動,她認為活動可以結合宗教信仰與通識內容,擴闊自己的眼界之餘,更能切身處地透過遊戲體驗「水資源分配」不均的意義。
學生黃凱欣表示,她透過這活動能接收珍惜資源、珍惜食物、關懷身邊弱勢的信息,使她深刻。宗教倫理科主任張展瑋認為, 由於天主教教理對於中學生,特別是初中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學校會安排不同類型的活動,而每一個活動背後都會有一個核心主題及信息,希望學生能從活動內具體化地明白天主教核心價值, 例如今次以「關愛」為主的主題。(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