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高者德】「朝聖」的價值
近期與一位天主教會學校退休校長論及如何設計以「朝聖」為題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我建議他先去看看一位香港教育工作者近期的著作:《道在路上:聖雅各朝聖路行記》。書中介紹了全長近八百公里西班牙的「聖雅各之路」(西元八一四年在聖雅各城(Santiago de Compostela) 發現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雅各遺骸,因而成為了歐洲最著名的朝聖地)。作者分享了在路途上的見聞及反思;說出「朝聖」之旅的魅力與價值。
「朝聖」是離開自己居住的地方出外去一「聖地」;為有宗教信仰的人,這是一個尋覓「靈性意義」的過程; 通常是往訪一處「教會」指定的地點或是去一個為個人的信仰有重要意義的地方。坊間會給「朝聖」一個世俗的定義,例如去參訪某一知名電視劇拍攝的場地;為個人建立一個特殊的遊歷經驗。
下面是我給校長「朝聖」活動設計的建議。
不是所有在教會學校任教的教師都是信徒,因此設計活動時,要照顧及尊重不同參予者的發展需要。教會學校的員工,都會認同彼此有廣義的靈性發展的需要。「朝聖」活動可用來發展教師們的「靈性醒覺」;建立個人向「神性」敞開的態度。出發前,每位教師會為自己設下一個靈性發展目標,冀望在旅程中得到啓發。活動也可以用來強化教師們對「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的了解;發掘「體驗學習」可產出的教育價值;掌握向學生施行「體驗學習」的方法(包括設計,活動解說,運作(安全考慮)及活動後如何作體驗學習的探討)。
以下的例子是為「天主教學校」的教師往「聖神修院」(應先知會修院,取得同意)朝聖的設計(一天(八小時)的專業發展活動)。學校可把教師分成三至五人的小組。每組可選取或分配不同的「朝聖」地點。選取(或分配)了「聖神修院」的小組會於上午八時半從學校出發。小組應於當天下午二時回校作匯報, 整天的活動應在四時三十分前完成。小組行程的時間應包括來回的「交通時間」; 參觀朝聖地點某一項特色的「觀賞時間」及作靈性探討的「靜默時間」。小組成員應記下在途中(去程及回程)所見、所聞、所想及個人感受。到達「聖神修院」後,小組的「觀賞時間」的建議是觀賞修院的大壁畫。「靜默時間」的建議是每位組員各自靜默,恭行修院內的「明陣labyrinth」。活動後,小組組員應預留時間,分享在活動中對所訂下的靈性目標, 有甚麽得著。回校後,各小組應有充足時間給其他組別作匯報。活動後,每個小組可製作組別「朝聖」簡報,(適當時間後)交回校方,讓教師發展小組整理作為日後專業發展的資源。
法團校董會應核准活動的相關津貼,包括交通及午膳費用。「教師發展小組」可為每位老師提供「朝聖指引」小冊子(內有空頁,讓老師記下心得或反思重點),小冊子內也可以加入一些討論「朝聖」及「旅遊體驗學習」的目的及意義的文獻及相關網址。
我認為「朝聖」的價值不應局限於在對「聖地」的認識或在「聖地」所得的感受或啓發。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體驗,能夠通往我們內心最神聖的地方,並能以此體驗把自己生活的地方,變成「福地」。能說明這個道理的有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所作的《朝聖The Pilgrimage》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The Alchemist》。他指出我們其實是處於福地,但要經歷出外訪尋,方可發現自己是身在福中。原因是在「朝聖」的歷練後,我們的心態改了, 還是視野擴濶了?還是讓我們去作一些「朝聖」的體驗學習,找出自己的答案好了。
•香港國際教賢學院供稿╱作者劉煒堅博士為此學院議會主席
•本欄九月廿九日「慈悲心的價值」 一文第五段,提及南非總統德克勒克首倡和解的年份應為一九九○年,特此更正及致歉—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