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和平使者計劃銀慶 成員聚首分享信仰人生

期數
3514
刊登日期
2011.06.26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6 月 26 日

(本報訊)香港教區和平使者計劃六月十九日假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德望修院舉行銀慶活動,多位信徒出席分享計劃對他們的信仰及人生的影響。

和平使者計劃籌委會主席陳志明副主教稱,和平使者計劃創辦於一九八六年,當時是為嚮應國際和平年,邀請青年前往不同地方進行交流,包括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台灣、上海及香港等八個地區,體驗當地生活。

陳志明副主教說:「當年距香港回歸祖國只有十一年,教區有感信徒的靈修及關社必須並重,遂派遣七十四位『和平使者』到各地,同時提醒信徒要有促進和平的使命。」

席間,大會簡介當年計劃的內容及服務,並展示二十五年前,「和平使者」收到真福德蘭修女的一封信,內容提醒青年,凡為最小的一個所做的,也是為耶穌所作,鼓勵青年藉著體驗,把愛與平安傳揚。

當年參與菲律賓組別的陳岡,憶述當時他在一週內,探訪當地人權委員會、教會的正義和平委員會的情形,又在深宵探訪在街頭為爭取最低工資的罷工工人等。他稱,當時街上只有三十多名工人抗議,資方見人數少便拒絕談判,「然而工人的行動讓我看到,若沒有人批評不公義事件,事件只會繼續下去。」他們返港後一年,收到當地青年來信,表示談判最後取得勝利。

現為九龍華仁書院校長的陳岡博士認為,今日的菲律賓對比二十五年前,人權情况沒有多大改變,法外謀殺仍然存在。即使這樣他仍深刻記得爭取公義人士的不屈精神,故此他常與學生討論社會動態,喚醒他們關心社會。

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劉惠蘭修女於二十五年前的復活節領洗,在代母邀請下,同年暑假參與「和平使者」計劃,目的地是印度,後來便回應修道召叫,她說:「計劃為我的信仰生命打好基礎,二十多年來,天主讓我在貧窮及和平上有不同的體驗。」

加入修會後,劉修女獲安排到菲律賓及非洲接受培育,對落後地區的貧窮生活有切膚的體驗,「原來即使貧窮,心靈也可富足,在非洲生活時,深切體會到自己與主的關係。」她稱,因著「和平使者」的經驗,她看到正義與和平、靈修與關社須要平衡地發展,往後她會繼續追求和平與公義的生活。

另一位「和平使者」霍英賢,青年時期與太太一起參與該計劃,他表示「和平使者」計劃令他學習到展現和平應由家庭開始,「遇有困難會互相體諒,下班回家會與家人分享工作點滴,並以平和的心態教育孩子。」

參加者李佩菱早前稱,當年有機會親身走進位於印度的仁愛之家,體驗貧窮人的生活,使她體會關社的重要。

李佩菱現職明愛安老服務總主任,參與和平使者計劃時剛入職六年,專責家庭服務的工作,時常接觸有困難的家庭:「參與和平使者計劃後,體會到信仰能維持我從事社會服務的心火,同時多關心社會公義及靈修的重要。」

計劃後,她加入教區正義和平委員會,並曾擔任委員及主席。她表示,信仰經驗使她更投入社會服務,亦提醒她需要時常為工作祈禱,及加強靈修,從生活中彰顯天主的和平信息。 (聰)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