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越共神父赴台傳教 鼓勵原住民回歸堂區

期數
3514
刊登日期
2011.06.26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6 月 26 日

(天亞社訊)曾是越共部隊成員的范銘山神父(Minh Son Pham),從越南往台灣牧養原住民堂區。他五月以一場盛大歡宴召回不少疏離的堂區信徒,把聖經的「浪子回頭」比喻成真。

四十六歲的范銘山神父說,當年的台北總教區狄剛總主教到越南尋找聖召時,他本來獲所屬教區安排到羅馬和法國進修,卻因簽證問題,最後接受天主召喚到台北服務。

現任洪山川總主教三年前調派這位前越共部隊成員,到台灣東部泰雅族南澳鄉的教堂服務。當地一位傳協會要員告訴天亞社,南澳鄉四十多年前由耶穌會年輕的西洋神父開堂,所有村民都接受天主教信仰。可惜一直未有換人,後來神父年邁體弱,教堂變得髒亂,青少年外移就學,成年教友被迫出外就業,昔日教友村的美名也就消失了。再者,四個基督教會進入村莊,牧師吸引不少天主教徒轉去參加他們的活動,聖堂主日彌撒只剩下不多的老少教徒。傳協會職務在村內一直找不到人來做,現任主席豐添福還是來自隔壁村莊「借將」。

范神父報到時,看到教堂的破落情景,決心帶領教徒重返教堂。有次聖誕節子夜彌撒參加人數多達二百多人,他才發現了真實的教友數目。

聯想到路加福音的「浪子比喻」,父親看到在外遊蕩的兒子歸來,宰殺肥羊慶祝兒子失而復得,於是范神父想到要喚回教徒,一定要以盛大歡宴來迎接,於是他在端午節與教徒製作一隻大型粽子,以此舉辦祈福大會,慶祝耶穌升天瞻禮,終使一百多名泰雅族教徒回來參加慶祝。他把粽子訂名為「若瑟粽」來弘揚堂區的聖若瑟勞工主保。

范神父告訴天亞社,泰雅族人民族性是「太自由」,率性而為,不喜歡守規矩,自由自在,固定上班制度難以接受,導致目前他在堂區裡單打獨鬥。

范神父出生於天主教家庭,長大後被召去當兵,鍛鍊了刻苦耐勞的強健身體。他向洪總主教提出成立台灣第一座「聖若瑟勞工主保朝聖中心」,獲得財力支持下,開始大興土木,獨力整修教堂附近樓房和花園。他一邊募款,一邊興建,如今已有可以容納二十人小團體活動的樓房。

祈福大會結束後,他接受天亞社訪問時微笑說,他非常高興有很多教徒是他三年來首次碰見的,感覺到天主真把教徒慢慢地找回來了。

他說,在過去主日講道時,經常提醒泰雅族教徒:「你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堂有神父服侍,卻不肯來參加祈禱活動和協助福傳。台灣不少教堂沒有神父,他們參加彌撒或領聖事都很困難。」

面對泰雅族的情況,范神父使出第一招,就是「向外招手,服務外人」──招攬觀光客,邀請外面教徒前來服務,以激起泰雅族教徒反省。

他說,朝聖中心已可舉辦小型的靈修和朝聖活動。未來若一星期能來三、五輛遊覽車,就夠教堂熱鬧,還可安排原住民舞蹈表演,本堂教友就會積極參與。

至於何時全部計劃完工,他說:「目前估計約需要四百萬元台幣經費,要到何處去募集,相信一切天主會安排!」他說,為鼓勵捐獻,他會模仿東南亞華僑傳統習俗,凡是捐助者都可以「認領」樑柱或樓房,刻上捐贈者姓名。一樑一柱累積下來,大樓就會蓋成。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