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者談學校融合教育:

期數
3521
刊登日期
2011.08.12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8 月 14 日

(本報訊)有明愛社工認為,好些學校推行「融合教育」準備不足,難以全面照顧有讀寫障礙的學童;另有學者建議教育局應全面檢討融合教育政策,並聘請專職教師照顧學童需要。

由香港明愛等團體組成的「關注融合教育聯盟」七月在理工大學舉行研討會,讓不同團體和家長就融合教育表達意見。

明愛賽馬會德田青少年綜合服務督導主任林惠芬七月十四日稱,香港推行融合教育多年,但仍未能回應患有特殊學習障礙學童的需要。「不少學校在融合教育上準備不足,即使安排教師在職培訓,但訓練時數只有約八十小時。」她指這種「蜻蜓點水」式的培訓,未能幫助教師應付問題。該服務單位支援患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童,如讀寫障礙。

她說,大多數學校的特殊教育主任只由教師兼任,並非專人擔任,不少家長亦認為學校未有幫助其子女提升到基本學習水平,或感到意見未獲正視。

林惠芬擔心,若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童得不到適切的支援,甚至被誤會為不聽教、不專心,這或令他們自信心低落。她認為社會要及早介入這問題,否則會影響這批青少年日後謀生。

李太育有兩名分別升讀中二及小五的子女,他們自小已被評估為患有學習障礙。她七月十八日說:「長子患有嚴重的讀寫障礙,寫字嚴重跳行跳字,學習時要用工具放大字體,否則會看見影。」

李太稱,兒子念小學遭調到小班並與其他特殊學習障礙生一起上課:「可是教師只採取一般教學方法,未有針對學障童的問題。」

她女兒則因手力協調不足,要長期進行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學校未能為女兒提供治療,我要自費讓她接受服務去改善問題。」

研討會主持人、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七月二十二日稱,政府自一九九七年推行融合教育至今,大部分學校仍未準備妥當:「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改念主流學校後,部分遭到欺凌或難於學習,甚至返回特殊學校。」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羅明輝七月二十日稱,學校若要推行融合教育,就要有完善的配套和額外資源,例如有足夠人手和教師培訓,但目前不少教師未能充分了解這些學生的困難。他舉例說,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生要得到調適安排,如加長考試或測驗時的作答時間。

他建議教育局發出具備指導功能的指引,並切實執行;學校應設專人去協調特殊教育;教育心理學家應集中為學生作評估,及早識別出有特殊需要的一群。

教育局自推出全校參與的模式推行融合教育後,讓失聰、失明、智障、殘障,以及患有讀寫障礙和自閉症的學童入讀主流學校。(聰)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