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無神論

期數
3521
刊登日期
2011.08.12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8 月 14 日

在交通運輸方面,鐵路系統是多個世紀以來的首個重要突破,影響深遠。早在十九世紀的英國,火車就以高速在全國各地蜿蜒穿行。

儘管當時的鐵路發展大部分由私人企業驅動,但是確為貧困不堪的國家帶來新的財富,至少大大改善社會基層的生活,如自來水、污水處理和房屋等問題。

至於對那些憑著不斷增加的火車數目而擁有萬貫家財的鐵路業巨子來說,這些噗噗地噴著煙的火車猶如進步發展的象徵,令他們努力保持一種不變的、合乎道德的政治經濟制度。

要推銷這象徵並不困難,因為普羅大眾亦看得出鐵路系統所帶來的利益。漸漸,更先進的鐵路系統就變得等同於一個國家擁有更高昂的士氣、更佳的道德發展。因此,英國政府把這理念延展至印度和澳洲。

每個人都需要象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體育獲推廣為幫助國家取得國際合法地位的象徵。這個夢想最初由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賀龍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提出,到了二○○八年北京奧運得以成真。他指出,體育可以是一種手段,使飽受國際批評的政府和共產體制提高形象,以及改變亞洲窮國的壞名聲。他說過:「體育能夠承擔這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在今天的政治氛圍中,高速鐵路網絡的急速膨脹,幾成為一個國家經濟模式和政府體制獲認受的象徵。高速鐵路變成了聖水,降福現狀。因此,七月二十三日中國兩列動車在溫州發生的嚴重事故,並非純粹不幸災難和人類悲劇而已。它意味著所謂中國科技、技術、組織和經濟策劃能力都是一派謊言;更嚴重的是,它使人們質疑政府正在努力滿足人民需要的說法。

這宗嚴重事故,使中國經濟計劃和政府體制是否合乎道德的問題上受到質疑。

此外,這個高速鐵路網絡象徵亦脆弱不堪,因為它有別於英國的經驗,新的鐵路網絡仍未能夠賺錢;另一方面,亦未能改善普通市民的生活,反而引發不少怨言,認為高鐵縮減市民「負擔得起」的火車運輸服務,為大量旅客帶來新的擔子。

因此,整個中國就像在橋樑上不幸發生意外的動車上的乘客般傷亡。事故給整個國家的希望和願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也大大影響了人民對政府的信心,絕非靠簡單的解決方法就能修補妥當。

就算當局嚴密監控互聯網和封鎖媒體新聞,也不能夠阻止現時網上和另類媒體出現如海嘯般的不滿聲音。這宗可怕慘劇亦激發了新一輪的質疑,在猶如神聖偶像的體制內催生一種無神論。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