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爹娘一馬

期數
3522
刊登日期
2011.08.19
作者
關傑棠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8 月 21 日

無論我們的成長有甚麼欠缺、父母怎樣不濟,因而影響了自己的人格發展;我深信一件事,靠天主助佑,人有能力作生命的跳越,擺脫不理想的舊我,重新做人。時間可以是導師、際遇可以是晨鐘、成長課程可以是催化劑、總之天主會利用不同時段的人、地、事件幫助我們成熟過來。參加成長營、接受心理輔導、與專家或神師交心交流,往往都會收叫人驚喜的效果。你肯開放自己,虛心學習,天主便會賞賜人足夠的聖寵和力量。未必是脫胎換骨的「改變」,但「改善」自己或改善跟伴侶配偶的關係是可行的,問題在乎你願不願意……

父母的關愛肯定或疏忽冷漠必然影響我們的成長,享受到的固然感覺幸福,得不到的就算不是一生、也會半生令我們若有所失,耿耿於懷。常言道,你說愛我?但從不感受到你的關注。父母理論上愛子女,卻缺乏實際行動;孩子的忿怒可以理解。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會容易明白我的經驗。家父辛勞一生,六六年病逝,那時我是個中三學生,不知生活艱難;但總希望除了媽媽愛護,爸爸亦應有些作為。希望愈大,失望更大。這時期的父親許多都患了啞巴症,不懂亦不愛說話,更遑論跟子女談心了。

跟家父一起生活了十五個年頭,從未嘗過「兩仔爺」(父子)坐下聊天,或許男人根本就不懂溝通。我們是責任型的工兵,養妻活兒,準時給太太家用,盡力供書教學子女,便算得上是模範丈夫和父親了。這點用現代人對「爸爸」的要求去評估,又的確有些欠缺。人非草木,除了理性,人當然要講感情、感受和正確的情緒疏導。可恨那個年代的老爹多數欠奉,所以家父對我來說是陌生的,就算後來到外國念心理輔導,也無法再多了解先父的種種;這我才明白為何他老人家去世時,自己並不十分悲傷;因為這份「父子情」不夠深厚。從前每逢「父親節」,我都若有所失,沒有機會盡孝道、報親恩。看到其他人如斯熱烈地替父親做節,我卻無奈接受「子欲養而親不在」……直到那天我終於醒覺過來……

其實我的情況十分小兒科,只是不能加深認識父親的遺憾,跟其他人由於父母的失職、甚至罪過而造成的創傷和缺陷,真的不能相提並論。「輕」則如父親只顧賺錢養家,無暇陪伴子女,我們變成了「有爸爸」的孤兒;又或者這位男士重男輕女,十分偏心,尤其是分配家產,令子女互相猜忌;比對之下,不善詞令、不懂主動溝通已經不算甚麼了。而「重」則如父親對母親不忠、對妻子身心虐待,增加了我們對他的仇恨;更甚者是有人不幸地給為父的性侵犯過,禍延孩子對婚姻、家庭和愛情產生恐懼;比對之下,給對方辱罵甚至體罰還是可以接受。

這便是現實人生,我們既改變不了歷史,天天忿怒抱怨亦於事無補,就算你狠心地把對方繩之於法,而自己卻被「心魔」纏擾一生,那又值得嗎?是時候放爹娘一馬,放下執,重新上路……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