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超文本創始人

期數
3523
刊登日期
2011.08.26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8 月 28 日

意大利耶穌會士羅拔.布薩神父(Roberto Busa)八月九日辭世,享年九十七歲,以下是《羅馬觀察報》有關他的訪問記述,天亞社編譯。

去年九月廿八日,我訪問發明電腦語言的耶穌會士布薩神父時,我的最後一個問題是:「你認為天國是怎麼樣的?」他回答:「像天主的心:遼闊無垠。」

他接著說:「聽著,我會在天國等你。」然後,他轉向攝影師唐(Maurizio Don)說:「你也是。如果你們遲到,正如我所希望的那樣,你們會發現我坐在大門旁,就像這樣」──他緊握雙手,並轉動拇指說:「這些傢伙到底來不來?」

八月九日,布薩神父已到了那「大門」旁邊,正等著我們。他會帶著威尼斯人特有的溫和口吻說:「別急。」

他誕生在意大利,雙親原籍阿夏戈的盧西亞娜,具體來說是布薩住宅區,他們的姓氏就是出自那兒。這位編輯《聖多瑪斯著作索引》的高齡偉大學者於加拉拉泰學院逝世。從六十年代起,他一直與同屬耶穌會的一些偉大學者住在這兒,包括他的朋友馬蒂尼樞機。

布薩神父在宗座額我略大學和卡托利卡大學任教多年;在一九九五至二○○○年間,他在米蘭理工學院教授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等課程。由於其研究成就卓越,因而以其名字設立該領域的最高榮譽「羅拔.布薩獎」。

發現青黴素的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於五五年去世時,一份米蘭報章的標題是:「弗萊明逝世了;或許全虧他你才能活下來」。今天,我們也可以對此刻在電腦前的所有人採用類似的標題。如果有科技聖人存在的話,我相信我已有幸遇見了他:他就是布薩神父。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瀏覽互聯網,這要歸功於他。如果你從一個網站跳到另一網站,按一下藍色的連結標記,這要歸功於他。如果你用電腦寫電郵與文檔,這要歸功於他。如果你能讀到這篇文章,這要歸功於他。

電腦誕生最初只是為了進行計算,因此它稱為「計算機」(俗稱「電腦」)。但布薩神父把「文字」這份禮物灌輸給它。那時是四九年。布薩神父想到分析聖多瑪斯.阿奎那的所有作品:共一百五十萬行、九百萬單詞(而《神曲》只有十萬單詞)。當時,他已用人手編纂一萬張索引卡,只是把介詞「in」編目,因為他認為從哲學觀點來說,這個介詞很重要。他尋找方法把聖多瑪斯思想中的片言隻字與其他資源聯繫。

一次,布薩神父在美國之行中要求會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創辦人沃森(Thomas Watson)。這位「巨頭」在紐約辦公室接見他。沃森聽完神父的要求後,搖搖頭說:「要機器達到你的要求,是不可能的。你比我們更像美國人!」

布薩神父從口袋裡拿出一張名片,上面有沃森親自為公司創作的座右銘:「思考」。後面一句是:「難題,我們立刻動手;不可能的事,花長一點時間。」他失望地把這張名片退還給沃森。

布薩觸痛了沃森的一根神經,他回答:「好吧,神父。我們會嘗試,但有一個條件:請答應我,你不會把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改成國際布薩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a Machines)!」

兩位天才交手後,「超文本」誕生了。這種資訊結構,容許通過滑鼠的點擊,就能使文本之間動態連接,切換到相關的內容。

「超文本」一詞由《Literary Machines》(文學機器)的作者內爾遜(Ted Nelson)於六五年創造,指一種能夠記憶用戶的行動歷史的軟件。但正如他指出,這想法在電腦發明前已產生。語言學和電腦專家佐佩蒂 (Antonio Zoppetti)也認為,布薩神父研究「超文本」,比內爾遜至少早十五年。

布薩神父把生命獻給了一項巨大事業,並持續了將近半世紀,投入了一百八十萬小時,相等於一個人定時工作一千年。今天,長達七萬頁、共五十六卷的研究 成果已有了唯讀光碟與印刷版。自從五一年出版首卷以來,布薩已把聖多瑪斯和其他六十一位作者,共一百一十八本書的全部詞彙編目分類。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