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穿梭少女夢

期數
3523
刊登日期
2011.08.26
作者
曾淑儀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8 月 28 日

    ※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四:全球化
        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

親愛的我:

今天,我七歲生日,特別寫封信給你,提醒你要記住,七歲時說過的承諾和我對將來的夢想……


瑪嘉烈上


一向以事業為重的瑪嘉烈,在四十歲生日那天收到來自老家的包裹,竟是七歲時的她特意寫給今天自己的信件。瑪嘉烈起初感到厭惡,因為這些小女孩的玩意,勾起了她不愉快的童年回憶;她不知道充滿童真的小手作,正一步一步的教導她尋回快樂人生。

拍得很美麗的電影,或許,每個人小時候也曾有過漂亮的夢,對日後的人生有一番美好的憧憬,可惜在成長路途發現總是事與願違。

小小瑪嘉烈曾幻想自己是豌豆公主,嬌生慣養,萬千寵愛在一身。然而,她卻是被父親遺棄,和母親、弟弟過著艱苦生活的小女孩。她誓要憑一己之力,改變命運。

要改變命運,瑪嘉烈先失去的是自我!為了成功,她成了變臉人,在不同場合、會議,投入不同名人,甚至聖人的角色來應付對手。有時,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她脫貧後決心忘記不愉快的童年,甚至對親弟也不聞不問。她不想別人知道她的過去與內心世界,她想要的只是權力和金錢,即使和丈夫也是似打仗、談判、傾生意,而非談情。

瑪嘉烈連對丈夫也仿如在戰場,更遑論是關心不能幫助她事業上位的窮人。片中瑪嘉烈的工作正是協助富商掌握全球資源,這和兒時幫助吃不飽兒童這夢想似乎背道而馳!

或許,瑪嘉烈真的忘記了兒時的夢。的確,人要老實地面對自己的過去,尤其是自己認為那是不光彩的過去是有點困難。不過原來能夠勇於面對自己,承認自己的每一面,才更清楚自己的為人和想過的生活。七歲時寫的信正來得合時,在她最迷失、最無情的時候,這些信提醒她要面對自己,不要忘記夢想。本來以為小時候的自己很幼稚,但她的來信卻讓她看到,四十歲的她原來比小時候更幼稚。

瑪嘉烈最後覺醒,不再貪戀地位與財富,放棄一切為他人服務,才是她生命喜樂之源。「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40)




問題研習

  1. 你還記得七歲時有甚麼夢想嗎?那是甚麼?你如何讓那些夢想實現呢?又有哪些夢想已被忘懷呢?
     
  2. 試寫一封信給四十歲的自己,你對那時的自己有甚麼寄望和提醒呢?
     
  3. 藉著你個人的力量,可以怎樣改變貧窮國家的人民?又,你如何幫助你社區內有需要的人呢?



教會指引及其他參考資料

《天主教教理》:

  • 道德的良心、德行,第1776-1845條
  • 參與社會生活、社會正義,第1897-1948條


本影鍱於各大影視店有售,法及英語對白,附中∕英文字幕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