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年實踐教友職務

期數
3524
刊登日期
2011.09.02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9 月 04 日

(本報訊)最近多個信徒團體組成聯絡網絡,並憧憬著將來的合作機會。當中有團體認為,它們之間的合作能夠加強「教友年」的成效。

加拿大華人信徒團體「生命恩泉」主力製作信仰媒體節目,早前其成員來港舉行兩次聚會,以認識本地多個新的信徒團體及探討合作空間。他們計劃九月會再舉行聚會。

生命恩泉總監楊浩然早前訪港時對本報說,近年香港多個信徒團體因回應不同的神恩而成立,若彼此能衷誠合作,教友年的福傳和培育工作便可事半功倍。他認為,更重要是信徒能視福傳為教會內整體的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鼓勵更多人參與教會,讓各團體散播的信仰種子更容易取得收成。

楊浩然期望,這些團體可共同分享某些資源和宣傳渠道,事實上,愛的恩泉屬下電台已開始跟香港的團體合作,如轉播由「活水基金」贊助的「金錢以外」福傳電台節目特輯,讓北美華人也能夠分享香港的培育資源。

「各團體其實並不孤單, 福傳道路上有許多同行者。」生命恩泉義工葉滿華說:「不同團體組織起來,能夠讓信徒有更豐富的信仰生活。」

談到各團體彼此合作的契機,另一有份與會的塔冷通心靈書舍負責人楊孝明說,本地教會把教友年延長至二一二年,須舉辦更多活動,平信徒團體可合力協助。

楊孝明稱:「信徒團體既要向內,也可向外成長。」團體可因著本身特色、優勢或不足,與其他團體合作,惟本地信徒團體間的合作仍未見普遍。

楊孝明為教友年撰寫的《實踐教友年代的49個妙法》,亦建議透過教友團體福傳。他對本報說,目前本地教徒達三十多萬,教會內可有更多的信徒團體。

與會的教友年專責小組成員楊玉蓮博士稱,信徒團體若能彼此扶持,更能夠見證教會的共融幅度和肢體互補。「教友職務非獨自一人履行,它透過教會團體去實踐。」她說:「在這些團體中,教友的職務雖有不同,但這是多元而合一的;而一些職務更可讓教友深入民間服務。」

她說教友年凝聚了不同的教會成員參與其中,例如司鐸月省邀請教友團體分享經驗,從而幫助司鐸去啟發更多信徒實踐教友職務。

專研牧職學的楊玉蓮說,當教會出現新的職務,信徒團體便可以透過合作回應需求。她說信徒團體長遠而言應負起使命,實踐教會服務社會的理想。(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