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校長葉成標榮休後

刊登日期
2011.09.02

(本報訊)信徒校長葉成標八月底榮休,九月一日即接任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他感謝天主的帶領,讓他有機會服務教會的教育事業。

葉成標從事教育工作三十九年,他自師範學院(現為教育學院)畢業後,任教一所修會學校達十八年,期後在三間教區小學擔任校長,分別是天主教佑華小學、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以及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他早前對本報分享過去的教育工作時指出,小學時已有志投身教育界,他中學時期就讀鄧鏡波學校,在神父及修士的感染下,認識了天主教的教育精神,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立志以教學作為終身職業,並信奉了天主教。他認為培育學生成材很重要,「即使學生成績不理想,也要發掘他的其他潛能。」


服務三教區小學  各有特色

談及他擔任過校長的三間小學,葉成標說:「三間學校各有特色和樂趣,而且每間學校的校本不同,對我的專業成長得益不少。」一九九年,他成為位於觀塘的天主教佑華小學下午校校長,「那是我第一次擔任校長,當時觀塘俗稱『雞寮』,是一個基層社區,普遍學生的家庭背景較為遜色,需要安排老師照顧有困難的學生。」

除照顧有困難的學生外,佑華當年還要應付「各路」而來的教師;事緣九十年代,不少教區學校因社會情況需要合併,不同公教學校的老師陸續轉到佑華小學任教,葉成標承認:「老師來自不同學校,要達致融合,以及教學理念上的共識,往往需要時間和努力。」

作為佑華小學的校長,雖然挑戰不少,但亦為葉打好當校長的根基。八年後,他轉往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擔任校長,六年間,為學校訂定了「靈、德、智、體、群、美」六育的全人發展,他認為「 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其長處,例如有些學生學業成績一般,但卻有服務他人的潛質,我們便在這方面鼓勵和幫助他發揮。」


接任教區新職務  靠主助佑

一九九七年,葉成標調任到被外界形容為「千禧小學」的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這間在香港回歸時開辦的小學,校園設施及教學資源均較豐富,其中一點顯著與他先前兩間學校不同的,是這間學校有不少資優學童,「資優生也屬個別差異的一種,需要為他們另作安排,切合他們的發展與需要。」

眼看現今資訊科技發達,葉校長心想,何不將教學科技化?他說:「天主既然令資訊科技發達,如何以此應用於學習上?同時能在課堂以外學習及照顧學習差異的學生?」葉便抱著「勇於嘗試、敢於創新」的信念,在學校推出電子學習、電子書包、無紙美術、電腦輔助教學等,有利於學生發展及學習。

就是這份勇於嘗試的態度,二四年石鐘山紀念小學與城市大學共同研發「WELNET」學習平台,現在,該學習平台已有逾三十間天主教學校及十多間非天主教學校採用。「利用學校優越的條件,發展更完善的學習模式,既幫助自己,其他學校亦有得益。」他說。

暑假過後,葉成標便要由過往只照顧一所小學,改為在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內,接替榮休的陳繼賢,協助主教代表服務五十多間教區小學,「昔日只致力一間學校的發展,未來則要兼顧較多方面的工作,例如教區學校的方向、校長及中層人員的培訓及協作等,共同發揮天主教的辦學精神。」他續說:「我很感恩,能夠一直服務教會學校,現在天主給我這個十字架,我深信祂定會幫助我努力面對新挑戰。」(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