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培訓墓園接待員

期數
3525
刊登日期
2011.09.09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9 月 11 日

(本報訊)教區天主教墳場委員會培訓一批「墓園接待員」,準備於十一月的煉靈月,提供墓園接待服務,期望到訪人士能反思生命。

委員會八月二十七日假跑馬地天主教墳場舉辦「墓園接待員」培訓,計劃於煉靈月內,逢週六及週日,在已逾一百六十年歷史的跑馬地聖彌額爾墳場,進行「生命之旅」墓園接待服務。

委員會主席陳志明副主教當日表示,此服務是要在煉靈月內,向到訪墳場的人帶出「生命之旅」的意義,他說:「透過前人在世時的貢獻,帶出重視生命價值,珍惜生命的可貴,以延續前人的精神,為生命服務。」

他說,為配合服務,墳場現進行數項改善工程,包括建立「容孩近我」紀念碑,為未能出生(流產或墮胎)的胎兒祈禱,帶出尊重生命的信息:「『容孩近我』紀念碑是根據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九五年所頒佈的《生命的福音》通諭中,為未出生胎兒的尊嚴而設立,指出卵子在受精的一刻已有生命,提醒人要關懷及尊重生命。」另外,墳場正門將加設「生命樹」,展現信仰生命的感覺;正門通道將換上綠色,比喻進入永生。

本身研究天主教墳場的夏其龍神父於培訓當天向約二十名參加者說,可從「感性、理性、意志及靈性」等方面引導到訪者了解及反省生命,帶出「生命之旅」的意義和價值。

夏其龍早前向本報說,接待員走進墳場談生論死,展現天主教的信念,「生命包含死亡、期待復活的信念,復活正是重現生命的意思。」

他說,跑馬地天主教墳場中,好些墓碑刻上有關「復活」的字句,反映人對復活的期盼。

「生命之旅」整個行程合共十二站,以墳場小堂為起步,包括神職人員骸骨壁龕、各修會的墓園、教會及社會中的知名人士墓穴,以及展示墓園最大的雕像「信、望、愛」等。

有份接受墓園接待培訓的主教座堂信徒黃麗嬋稱,以往到墳場會感到害怕、恐怖,但當明白背後的意思,負面印象便大為消減,「神父說過,墳墓有如天堂、天使的形象,同時有信、望、愛的標記。」

天主教善別牧民協會成員陳維業指出,過去專門協助信徒辦理已亡親友的後事,現在參與墓園接待有另一體會,「墳場接待有助亡者親友拜祭先人時,能多思考信仰與生命的意義。」

據悉,由信徒義工籌組的「墓園接待員」小組,成員不少來自堂區的導賞小組及善別小組,他們會透過欣賞墳場內的雕像,向到訪人士講解教會對生命的看法。(高/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