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伏雷神

期數
3525
刊登日期
2011.09.09
作者
區華勝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9 月 11 日

基督教會在處理日耳曼人皈依的問題上持兩種不同的態度:一是與異教一刀兩斷,誓不兩立;一是與異教保持藕斷絲連的關係,採取適應與體諒,避免對抗與衝擊。

教會堅決和絕不妥協的立場,表現得最明顯的莫如她當日要求日耳曼異教徒領洗前發的棄絕誓詞,我們試把它古撒克遜原文的部分文字列出,以供研究:

「你棄絕魔鬼(diobole)嗎﹖我棄絕﹔我也棄絕一切魔鬼的言行,即thuner ende woden ende saxnote 以及一切邪靈,他們的同僚。」

繼棄絕誓詞後就是對天主聖三和耶穌基督為「主」的宣認誓詞,不在話下。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第九世紀查理曼帝時代,日耳曼人還沒有聖經所言魔鬼的觀念,diobole 顯然是從拉丁文diabolus借來的,由此而衍生出今日英語的 devil,德語的Teufel。這裡所提的魔鬼是有名有姓的,他們是日耳曼宗教中三位最大的男神:Thor and Wodan and Saxnot。托爾及戈登上面已提過,而撒克士諾又名Tiwaz,Tiw或 Ziu,另外也稱Irmin,是戰神,是撒克遜人的主神,更早前可能曾坐過至上神的御座。但這一切異教神明,不論大小,都被教會貶為魔鬼。

上述三個大神中有兩個據歷史記載曾擁有自己的聖地。托爾的聖地是在今日Fritzlar附近一帶的原始森林,林中一棵巨橡樹是托爾的化身,也是當日Chatten部落的圖騰。公元七二三年,有「日耳曼使徒」之稱的聖波尼法(St. Boniface)從不列顛來宣教,毅然向當地異教徒膜拜的托爾橡樹挑戰,當眾用斧頭把它砍了下來,而他本人卻安然無恙。這就成了歐洲傳教史上一段千古趣談。

前面提過,撒克遜人的主神是撒克士諾,他們的圖騰叫「依爾明庶」(Irminsul),是一根象徵支撐宇宙的天柱或大樹﹔他們崇拜的地方大概是Velmerstot山。公元七七二年,查理曼帝成功征服撒克遜人,他首先摧毀他們的「依爾明庶」。民間信仰的力量根深柢固,古今如是。日耳曼人昔日的宗教雕塑、文物與習俗今日仍到處可尋,不因基督教會的傳入而消聲匿跡。最好的例子莫如今天英語用的週日名稱(在這方面,英語比德語更為保守):除了Sunday, Monday, Saturday (分別是羅馬人的日神日、 月神日、土星神日)外,其他四日都取自上面已提過的日耳曼人的四大神明:Tuesday (Tiwaz日),Wednesday (Wodan日), Thursday (Thor日), Friday (Frija日)。

不惟如是,有時兩個宗教甚而互相包容、互相妥協:在一些北歐博物館中,可以見到從已 皈依基督信徒的墓中掘出的項鏈掛有托爾雷神的「T」字錘,代替基督的「十」字架。


「雷神與基督」下篇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