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中元節祝福禮

期數
3525
刊登日期
2011.09.09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9 月 11 日

(天亞社訊)台灣佛教和道教信徒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進行普渡眾生的法會,本地天主教會也依民俗舉辦祈福活動,在教堂或教會機構進行「祈求平安」的祝福禮,為靈魂祈禱。

這種祝福禮吸引不少信徒熱烈參加,禮儀專家也建議未來可以加入到教會本地化活動裡,但也有修道人士反對。

今年的中元節落在西曆八月十四日,宜蘭縣聖嘉民啟智中心和新竹縣湖口鄉仁慈醫院都在中元節前兩天舉行祈福禮,由主禮神父依民俗在大門前擺放臨時祭台,進行「獻香、獻花、獻果」。

台北市耶穌聖心堂在八月二十日首次在聖堂裡舉辦一個半小時的「平安祈福晚會」,包括敬拜讚美、神父降福和奉獻祈福卡,約有一百二十多位信徒參加。

負責籌劃活動的蔣祖華告訴天亞社:「台灣民眾在農曆七月裡習慣有祭祀和普渡;有需要時就會去拜拜,希望諸事順利,不順利時就會拜得更多。這是人性的需要,我們信徒也是有這種需要。」

這位正在意大利宗座額我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神學教師指出,台灣教會在七月裡沒有節慶要拜拜,平日也未有此習慣,但是舉辦晚會與人分享平安,把困難交託天主,符合本地人所說「有拜就有保庇」的傳統習俗。他強調,這個晚會不是專為亡者祈禱,因每日彌撒和十一月煉靈月都為亡者祈禱。

湖口仁慈醫院十一年前首辦中元普渡,院方認為天主教在精神上與佛、道等宗教重視祈禱,引領亡者靈魂安息是相通。

今年在院牧部副主任、菲律賓籍夏靜安神父(J. Aquino)主持下,以鮮花、水果、餅乾、素食等祭品,取代雞、鴨、魚、肉,並唱聖歌、讀聖經、祈禱,讚揚聖人和歷代祖先,祭品上都依俗插著小旗,書寫主賜平安等,焚香祈福,簡單隆重。

聖嘉民啟智中心主任許柑甜告訴天亞社,五年前就開始在中元節舉辦天主教拜拜禮儀,今年由董事長呂若瑟(G. Didone)神父主持,二百多位員工和長期受到照顧的病人和家長都參加,一起為亡靈祈求,也為在世親友祈福。

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錢玲珠對天亞社說,台灣地區主教團十多年前就開始推動禮儀本地化,例如昔日教會四大齋期也逐漸改變,至今「祈福日」是在元宵節,「齋戒日」落在四旬期內聖週前的週五,「感恩日」是中秋節。至於「中元普渡節」還未有規定,若大部分信徒有這種需求,也許可訂為「平安日」。

不過,這位禮儀研究中心創辦人兼主任強調,教會在加強宗教交流和本地化方向下,也要注意普世教會的立場,在依照民俗進行禮儀時,必須不能違反天主教基本信仰,更不是「傷風敗俗」,應是「善良風俗」等原則。

主顧傳教會葉明華修女則反對在農曆七月的鬼月裡和中元普渡節進行祈福活動,認為這不是台灣民俗,而是佛教和道教的信仰,如開鬼門、拜鬼消災,還有很多禁忌,應是違反天主教信仰。她指出,清明節才算是本地民俗。

中元普渡為台灣重要民俗節慶,源起於兩個信仰系統的宗教儀式,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則為盂蘭盆節。

由於盂蘭盆會及中元節的最終目的都在於普渡眾生,時日一久,兩者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而形成了目前這個蘊涵了華人的包容、博愛,以及孝道精神的節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