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誠信

期數
3527
刊登日期
2011.09.23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9 月 25 日

小時讀先秦諸子,便知自古當一個中國人可有多種選擇:你可像老莊那樣「緣督以為經」,萬事都滿不在乎,逍遙和聰明地鑽這並不那麼好的世道的縫隙求生;也可以像楊朱那樣拔一毛而利天下之不為,做個真小人;亦可像孔孟那樣事事講誠信,忠於內心最深層的呼喚,做個正直人。歷來的血氣書生大多曾往這路上走,大多也必碰得一鼻子灰,甚至死無葬身之地。為甚麼?後來我才明白,一部廿四史,雖標榜的是孔孟之道,其實潛規則和潛台詞卻是勝者公侯敗者賊的兵戎文化。讀《孫子》和《左傳》裡的許多故事,兵家之道在於不按牌理出牌,致勝而擇手段被嘲笑為婦人之仁。兵不厭詐,兵以詐立,誠信往往只是拿來迷惑對手的幌子。歷朝能登龍門的諸姓龍種都靠此道起家,這「成功」經驗往往是最好的宣講。經過那麼多年自以為是的折騰和枉屈,西方和中國文化的本來面目被扭曲到前無古人的極致,在本來最應講理的去處卻最不講理,世道厚黑成風,誰能說誠信破產不是重要的一環?

不誠信當然一時佔盡便宜,但一定付出嚴重代價,個人如是,族群更如是。愈是沒有誠信的年頭便會出現愈多正義的朋友,但聽其言觀其行,真偽立見,逃不過歷史,也瞞不過天地和人心。「是就是是,否就是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話。」二千年前,耶穌不是這樣說過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