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君樞機教育日強調:

期數
3528
刊登日期
2011.09.30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0 月 02 日

(本報訊)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和天主教教育事務處的陳乃國博士肯定公民應該關心國家,但認為國民教育應置於公民教育的框架下進行。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與善導之母堂,聯同九間天主教學校,九月二十五日「教育日」當天假伍華中學舉行「天主教教育之倫理價值與國民教育」研討會,逾三百人出席。

陳日君樞機會上指出,教育日讓教育工作者思考「善牧」的概念,如何做好善牧的角色,讓學生從天主教教育中,培育全人發展,「全人教育包括身心健康、追求知識和智慧,當然最重要是培育倫理道德。」

就著國民教育,陳樞機說目前公民教育已包含了國民教育的元素。「如果國民教育是指每位國民應對自己的國家盡責任,那麼它已包括在公民教育之中。」他說:「如果說國民教育是教公民愛自己的國家,那也是該做的。國民教育該是公民教育的一部份。」

他說,在教授國民教育時,亦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他又引教宗保祿六世提到,人人有進步才是整個民族的進步:「現今國家貧富懸殊,這是否全面的發展?現在,只有經濟發展,倫理道德則已破產。」他期望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能為祖國保存傳統中國人的優點。

陳樞機又說,教會具備整全的理念,去表達教會對個人及社會倫理的要求,「社會教育、公民教育均屬於倫理道德的教育,人世間的倫理,不能與社會分開。」

另一嘉賓、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總課程主任陳乃國博士指出,教區不贊成「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獨立成科、或被列為必修科,並認為文件中提出的概念是「倒退」和「硬銷」。

陳乃國說:「國民身份只屬公民身份中的一環,政府把公民教育改為『德育及國民教育』,強調『國民』一辭,令人感到突兀和憂慮。」

他說,國民教育不能只講論對國家的「情」,須情理兼備地認識國家。「香港教育所能貢獻的地方,就是能以批判的角度去影響國家的進步,例如每年的『六四聚會』,教育青年愛國應出於關心,而不是一面倒談其好處。」

陳乃國重申,教區學校每週有兩堂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當中包括國民教育元素,並以天主教觀點來表達。陳乃國說,若政府將來設立國民教育科,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可向屬校提供相關具教會幅度的參考資料。

席間,民間組織「關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聯盟」召集人、中四生黃之鋒表達對國民教育科的意見,他反對設立該科,擔心往後學生對國家事件有不同意見時,卻不敢講出真話。

信徒譚先生一家參與,他說:「為何要設國民教育?以往也有通識教育,兩者有甚麼分別?(國民教育)與天主教有沒有相衝?這是我想知道的事。」他憂慮,若將來設立國民教育科,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會進入教育制度內。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的諮詢期剛於八月結束,當局計劃於明年初發表課程指引的定稿,再分期進行,計劃中小學先於二O一二年九月推行,中學二O一三年九月推行。(高)

相關資訊見社論
 

廣告